“0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中的性别气质研究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父母一辈的传统思想与子女新时代的观念产生碰撞,再加上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兴起对女大学生对性别气质的认识产生了影响,从而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也不同以往。本文将从“00后”大学生在传统的性别气质二元对立与如今的性别气质多元化中如何作出选择入手,研究这一群体对婚恋观中性别气质的认识与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性别气质
一、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逐年增多,在知网等各大知识数据库中以“大学生婚恋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研究层次不断加深,文献角度不断丰富,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广,如今已渗透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大学科。而国内关于“婚恋观中性别气质”的研究较少,国外较多。
-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婚恋观的研究较比西方较晚,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传统思想较保守,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较少,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想的传入逐渐打破了原有的保守思想,学者们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就此开始,至今已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系列研究成果。
- 有关青年婚恋观的研究
根据所查文献得知不同的性别、户籍、出生年代与教育程度都会对婚恋观造成差异。比如在邓子鹃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婚恋观中男生的性别意识更加传统,即男生更加认同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规范。[[1]]李文秀在研究中发现农村籍女大学生择偶标准较高,希望对方在学习、家庭条件方面都好于自己,农村籍与城市籍的女大学生在择偶时都更加注重对方的内在条件与合拍程度,如脾气性格、三观等,外在条件占比较小。[[2]]游鑫在研究中发现90后与80后的恋爱相比更加普遍化、低龄化、多元化,婚姻已经不再是大学生谈恋爱的唯一目的。[[3]]赵明月在对我国女性婚恋观变化的研究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更加追求婚姻生活质量,婚姻更加独立化,且对待婚姻危机的态度更理性了,但也存在离婚冲动化、剩女现象凸显化等问题。[[4]]在教育程度方面,杨雪等人在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中发现受到了物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一些女生对对象的选择倾向变成了“有车有房”。[[5]]而舒露瑶在对高知女性婚恋观的研究中发现高知女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对方的人品与发展潜力, 其次才是经济能力。[[6]]
- 有关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
(1)婚恋观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