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2023-01-10 05:01
  1.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2. 主要问题:

1.1 我国与阿拉伯地区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虽然我国与阿拉伯地区的经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与阿拉伯地区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两地区现在取得的贸易进展与两地区的发展潜力,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总体的出口贸易中,阿拉伯国家贸易只占有很少比例。该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与欧美地区。贸易规模比较低,一方面与历史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该地区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经济控制也有密切关系。大部分的阿拉伯市场被西方国家占据。在国际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积极运筹,发现互补领域,增加贸易份额。

1.2 我国与阿拉伯地区的整体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向阿拉伯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以服装、轮胎、机电、五金、旅行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我国从阿拉伯地区进口的商品主要以化工产品与石油为主。我国向阿拉伯地区出口的高技术商品与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非常低。在阿拉伯地区,我国的商品仍然是质量低、廉价的代名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质量产品的出口。

1.3 近年来中东地区常年冲突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的顺利开展。长久以来的阿以冲突,近期的海湾战争、两伊冲突、伊拉克战争等,严重影响了中东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给阿拉伯地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比如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英美等国家对海湾地区的封锁,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无法正常到达阿拉伯地区以及客户手中,多种工程项目也因为战争问题而停滞不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4 阿拉伯地区的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两国贸易的深入开展。近年来,阿拉伯国家致力于改变单一制的、依靠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在积极鼓励本国企业发展的同时,会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也会对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展阿拉伯市场带来了一定阻碍。比如,沙特国内的建筑项目都是承包给外国企业,政府为了鼓励国内建筑公司,政府逐步将国内项目分配给本国建筑企业,降低了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力度。另外,阿拉伯地区也通过采取卫生标准、技术标准等方式,限制我国产品的顺利拓展。甚至,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还掀起了提高关税、反倾销的活动,这直接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拉伯地区的经济改革过程中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给我国企业开拓阿拉伯市场带来了一定难度。

2、解决措施:一是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二是以举办展销会等方式扩大我国商品出口。三是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价格。四是增加传统商品供应,发展新产品出口。五是尊重阿拉伯地区的风俗与宗教信仰,发挥宁夏穆斯林民族文化优势促进农产品出口。六是积极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七是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地区多方面经验与技术合作交流。

二、采用的研究手段

1、对比法:通过对比2000年到2009年中国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十类产品的出口额以及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十种产品的进口额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到沙特的主要商品是工业制成品,而从沙特进口的主要是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这表明两国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非常符合要素禀赋理论预测。

2、统计分析法: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与阿双边贸易达9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5%。其中我对阿出口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自阿进口561.6亿美元,同比增长48.1%。其中自阿进口原油量同比增长了11.7%,达6015.6万吨。与沙特、卡塔尔、伊拉克、苏丹、阿联酋等国进出口贸易额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从阿联酋、伊拉克、卡塔尔、沙特和苏丹进口增幅分别达到了99.7%、90.1%、77.4%、52.2%和40.6%。

3、实证分析法

三、基本内容及重点 本文从我国与阿拉伯地区国家贸易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贸易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阿两国双边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双边的贸易互补性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产品质量提高且品种齐全,同时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沙特阿拉伯是全球前20位的经济体之一,两国合作互补性强,发展空间广阔。合作领域涉及贸易、能源、工程承包和相互投资等各个领域。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已连续7年成为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沙特第二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