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2024-05-24 12:05
摘要

水质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覆盖范围小等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逐渐成为水质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献综述从水质监测的重要性、传统水质监测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的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系统架构设计、硬件平台选择、软件平台设计、水质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

第一章相关概念解释

#1.1水质监测

第二章研究概况

#2.1传统水质监测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存在以下不足:
成本高:人工采样、运输、分析等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监测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传统的监测方法周期长,无法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不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事件;覆盖范围小:人工采样只能在有限的采样点进行,无法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数据量少:传统的监测方法获得的数据量有限,无法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2.2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的优势
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具有以下优势:
成本低: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减少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成本;效率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提高监测效率;覆盖范围广: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部署在多个地点,实现对水体的全方位监测;数据量大: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为水质分析和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2.3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2.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方面起步较早,研究较为深入。

例如:
[1]Li,J.,Li,Z.,Zhang,Q.,etal.AdistributedwirelesswaterqualitymonitoringsystembasedonLoRaWANtechnology[J].Sensors,2020,20(12):3449.提出了基于LoRaWAN技术的分布式无线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低功耗、长距离传输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水质监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