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中成本效用分析的文献质量评估文献综述

 2023-01-15 05:01

1 研究背景

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近年来,国外专业期刊中使用最多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就是成本效用分析,该方法是近来发展最迅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之一[1]。与其他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相比,在应用意义上,成本效用分析具有突出的优势。它可以将生命质量内容如疼痛、悲伤、抑郁等隐性指标量化,强调了患者的偏好,能够更全面地评价治疗方案的产出,同时使得不同类别的项目之间也具有可比性。

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起步与应用较晚,目前中文期刊发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总体质量不高,分析方法单一(以成本效果分析为主),对成本效用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很少。王诗华等(2007)通过对2001~2005年国内发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只有1.4%的文献属于CUA,82.2%的文献属于CEA[2]。李明晖等(2008)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中国药房》上发表的评价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0.92%的评价采用CUA[3]。这些研究都表明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没有研究者对中文期刊中的成本效用分析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多是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系统评估。在这些系统评估的结果中,很多都是药物经济学几种评价方法的共性问题,专门分析成本效用方法的十分有限。例如,还没有文献专门分析中文成本效用分析文献中效用值的获取方法。

2 综述

曾力楠等(2011)对1990~2009年发表在《中国药房》上的202篇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质量评估结果显示,仅有1篇为CUA,该篇未明确提出研究假设,未考虑隐性成本,未说明对照选择的标准和理由,也未对其进行简短描述。其他要素无法从文中得知[4]。伍红艳(2012)对检索到的2000~2009年的21篇CUA文献进行评估后发现,国内医药卫生领域中的CUA研究与其他经济学评价方法一样均存在研究单位单一、样本代表性不强、对照方案选择不明晰等问题[5]。孙利华(2003)在研究中提出评价观点不够明确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共性问题[6]

3 研究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不单纯是生理上的没有疾病,人们还追求精神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良好状态,并且对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需求不断增加。成本效用分析纳入了价值的观念,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顺应医疗保健的目标,在以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将会日益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