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研究现状
最初提出的数字水印嵌入方法是在空间域上实现的。1995年,Buyndoacky 等提出了一个基于空域分块的方法,通过改变均值来嵌入水印。1996年,Pachwonk 等人提出了一种算法,该算法随机选取图像的N对像素点,通过增加其中一个点的亮度值而相应降低另一个点的亮度来隐藏信息。1998年,Darmstacdter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空域水印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图像的8times;8块的空间域分解进行的。不过上述的一些空域法普遍存在着可嵌入水印能量不好控制、鲁棒性差等缺点,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人们逐渐将水印的嵌入和检测转到频域上进行。
频域法大体有三类:DFT域、DCT域和DNT域,Ruanaidh和Pun利用傅里叶域对全局性的旋转、平移和缩放变换具有不变性的特点,将水印嵌入到傅立时域来达到对这些攻击的鲁棒性。1999年,Hsu 和Iu等人提出了基于可视化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2000年,黄继武、易开样等人还提出了一种DCT域数字水印算法:首先把图像分成8times;8的不重叠像素块,经过分块DCT变换后,得到有DCT系数组成的频半块,然后随机选取一些频率块,水印信号嵌入到由密钥控制选择的一些DCT系数中。2004年,王向阳等提出了一种DCT域自适应彩色图像二维数字水印算法,将灰度图像嵌入到原始彩色图像中。其实,诸多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的其他DCT域数字水印算法,采用的多是基于DCT的8times;8图像块。总的来说,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是探索性的,很难用目前现有的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限制了这种方法在需要有严格性能规定的实际商业中的应用。
(2)发展趋势
由于数字水印技术在信息安全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支持或开展水印研究的既有政府部门,也有大学和名企,它们包括美国财政部、美国版权工作组、美国空军研究院、美国陆军研究室、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日本NTT信息与通讯系统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斯大学等。2001年富士通研究所研究了FPcode技术,2006 年9月正式推出技术实验产品,其原理是利用人类眼睛具有対色彩与大小敏感度不同的视觉特性,把信息编码埋藏在印刷图像中而不会被肉眼发现,并且在被识读设备读取后能正确的转换还原成相应的信息。《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第15期中提到的基于DCT域的自适应数字图像水印技木改进算法不失在变换域中的新方法提供了新思路。2010年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发表的基于图像内容的数字水印模型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图形自适应水印算法使其性能大幅度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时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遍运用,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发信息,可以随时上传自己创作的数字图象、音乐、视频等作品,可以进行学术交流。然而,也正是由于网络的这种便捷性、传播迅速的优点使其很容易被非法拷贝,导致数字产品的版权、完整性、有效性得不到保证,严重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而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信息,如涉及司法诉讼、政府机要等信息,更是遭到了不法分子地恶意攻击和随意篡改等,这一系列问题给当今科学家带来了巨大挑战。
基于以上类似问题,该研究数字水印技术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特有产物,是一种可以在开放网络环境保护版权和认证来源及保障信息完整性的新型技术,对版权不受侵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