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形复杂,天气气候多变,是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区域。
准确预测强降水过程对该地区的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是强降水预报的重要工具,而云微物理过程作为降水的关键环节,其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对强降水模拟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首先阐述了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概念及重要性,并回顾了不同微物理方案的特点。
接着,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WRF、GRAPES等模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强降水事件开展的微物理方案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及机理。
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强降水;数值模拟;微物理参数化方案;WRF模式;GRAPES模式
云微物理过程是指云的形成、发展、消散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包括水汽凝结、凝华、碰并、融化、蒸发等,是降水形成的关键环节。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是指在数值模式中用简化的数学公式描述复杂的云微物理过程,其对降水模拟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由于不同方案采用的假设条件、简化程度、考虑的物理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对云微物理特征的刻画、水汽转化过程的模拟以及云辐射相互作用的计算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到降水的模拟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