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研究领域作者合著网络分析文献综述

 2023-01-03 08:0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药事管理是关注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等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药学专业。在宏观上,药事管理就是国家依照宪法通过立法,政府依法通过施行相关法律,制定并施行相关法规、规章。在微观上,它是药事组织依法通过施行相关管理措施,对药事活动施行必要的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医药产品及医疗服务的品质、疗效及安全性要求也明显提高,社会将需要一大批既掌握医药基本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理论的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于药事管理领域的发展,研究者之间的学术合作也越来越多。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目前在药事管理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网络特点。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药事管理领域的关注近几年越来越多,很多学者发表了药事管理领域的研究论文,卢光州等(2009)在《加强药事管理学科建设 完善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中提出:从总体上看, 药事管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 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个层面, 与药学活动有紧密的联系, 缺乏药事管理的约束, 药学活动就不能有秩序、有规律、公平合法地进行。因此药事管理学从宏观上指导着整个药学事业的发展,是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随着药品监督的重视增加,以药品监督管理为核心的药事管理逐渐被更多的各级政府和医药行业所关注,赵娜等(2017)在《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药事管理的亮点与不足》中提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对医疗工作,尤其是药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事管理模式已经从以药品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模式向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品管理型模式转变。然而杨洁心等(2014)在《药事管理教学、科研成果分析及其研究建议》中指出:药事管理领域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高校人群中学术研究发展不够均衡,差异较大; (2)药事管理研究内容宽泛,但深度不够,部分研究仅局限于定性研究,缺乏实证、数据支持,科学性不强;(3)高水平研究论文较少,发表在SCI/SSCI收录杂志的文章少,与国外交流较少;(4)各类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较少,尤其是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课题更少;(5)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成果推广性较差;(6)研究人群的广泛性不够。同时并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2)推广核心研究机构的模式,供其他机构借鉴。(3)学习社会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杨悦等(2003)在《药事管理研究方法探析》中指出:研究者和研究的组织者对药事管理研究方法起到主要影响。(1)研究者是主要决定因素。研究者指实际进行研究的个人或团体( 如课题组) , 其研究的经验和能力, 以及对研究方法的偏好和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2)研究的组织者对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的组织者指研究的监督者, 包括纵向课题的发起者, 如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学术团体等, 横向课题的发起者和资助者, 如医药企业、组织或单位等。

为了药事管理发展能够形成更规范成熟的结构体系,研究药事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们的合作与交流就变得十分必要。杨璐等作者(2015)在《共作者网络的团体发现及结构研究》中指出:在合著网络中,以作者为节点,节点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作者间合著文章构建起来的。通过对共作者网络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定量化地评价目标领域的合作程度,可以发现目标领域的合作团体,以及通过分析共作者网络随年限变化的特征来进一步分析目标领域的研究状况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