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近15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国内医药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海外并购己经逐渐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全球竞争力,进入全球医药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战略选择。尤其在2014年后中国医药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呈井喷式的增长:2014年中国医药企业仅出现了5宗跨境并购,而2015年的数据为20宗,增长了300%。到了2016年,数字进一步增长至30宗。到2017年,中国医药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共计58宗,超过了2016年数字的同时,总披露金额达18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25%。因而通过对中国药企海外并购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找出影响跨国并购绩效提高或下降的各种因素,可以帮助中国医药企业根据国际并购市场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优势合理制定并购战略。因此,研究中国医药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对企业制定海外扩张战略决策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众多国内学者对影响跨国并购的绩效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他们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分别对收购公司及目标公司的跨国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由于研究方法和用于衡量绩效的指标不尽相同,研究结果并未统一。一方面,部分学者通过对海外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外并购不但使企业绩效得到提高,甚至还会损害企业绩效。其中黎平海、祝文娟、李瑶利(2010)[1]选择了10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多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差值分析表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几年的绩效(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股东财富)做出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大量并购并未如预期所想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使经营绩效呈急速下降趋势。林季红、刘莹(2013)[2]通过选取2001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110个海外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连续持有超常收益(BHAR)法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进行研究和评价。研究表明长期内中国并购企业股东整体上从海外并购中造成了显著的财富损失。
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绩效因为海外并购的发生得到了改善。田海峰、黄祎、孙广生(2015)[3]以2000年至2012年间中国上市企业126起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以并购窗口期内平均日超长收益率和累计日平均超长收益率来衡量样本企业的并购绩效。发现56%的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了一定的超常收益,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并购绩效。郭妍(2010)[4]也曾得到过类似的结论。
还有一些学者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如陈共荣、毛雯(2011)[5]以2007至2009年间发生的52起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在并购当年和接下来一年公司绩效(以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12个指标进行衡量)有较大上升,但随后开始逐渐下降。虽然在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短期内有所提高,但长期来看,并购没有实质性提高公司的绩效。李梅(2009)[6]以发生于20002007年的36起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其中,基于综合指标法(采用上市公司如总资产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多个财务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跨国并购后,其短期综合绩效有一定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国际并购经验不足等原因所导致的整合效果不理想造成的。在并购完成后2~3年,公司综合绩效有所改善,然而这种改善并不显著。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分析研究所得到的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