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文献综述

 2023-10-09 10: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如今,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面临着很强的不确定性,风险无处不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进程尚短,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不够健全,许多企业并不能够及时地辨别自身的财务风险并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与世界先进企业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无法脱离国际经济而独立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使许多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严重的财务危机。许多企业都没能在财务危机中生存下来,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目前,国内的企业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一般的小、微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员配置方面都颇为短缺,这就导致在财务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知识,无法合理地将企业有限的资金合理的运作起来。就我国目前的风险管理现状而言,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没有在企业中并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淡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没有积极地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距离理想化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另外,大多数的企业目前并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这样就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本质上的防范,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在长期的市场发展与竞争中早已充分意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对于财务风险有足够的重视,并有正确的认识,拥有完善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形成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在遇到财务危机时,都能够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有的甚至可以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转危为安。可以看出,国外的许多企业都对财务风险有相当程度的关注,防范风险的机制和制度也很健全。

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其对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等各方面都较为深入和完善,并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尤其是1990年Harry Markowitz、WillianF.Sharpe和Merton Miller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共同荣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财务风险理论研究推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我国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1990年前后。当前,我国学者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主要侧重于风险控制方面,对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的研究还较为浅显。此外,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理论方面,对于理论的实践应用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经济环境,因而企业如何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关注的问题。一个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是其取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基础,尤其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化经济下,加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对企业的健康运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企业筹资渠道,以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不仅能够给予投资者更多信心,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而且有助于优化投资方式与资本结构,增强企业财务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财务风险水平与企业内控息息相关,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控制风险,有助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让企业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也有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息交流,增强各个部门及其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