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论依据
1、课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信息电子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现在人们吃饭、购物、住房、求医等活动都能依靠互联网完成,万物互联将成为未来的趋势。360董事长周鸿祎为万物互联的时代描述了一幅具体的图景:互联网不仅仅连接人或者手机,而是能够把今天我们所有能看到、能想到、能碰到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工厂里的电机、车床;家里的冰箱、插座、灯泡;每个人身上带的戒指、耳环、手表、皮带,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连接起来。所有的设备都会内置一个智能的芯片和内置的智能操作系统,所有的东西,实际上都变成了手机,只不过其外形不是手机。比如智能汽车,其实就是一部有四个轮子的大手机。这些智能设备一直在产生和记录着人们活动的一切数据和信息,然而,当所有的设备都智能化并接入网络后,边界的概念将会进一步被削弱。接入点越多,可以被攻破的入口就越多。
因此,对我们而言,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好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这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数据平台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
2、课题意义
互联网领域中的个人隐私安全已经是人们关注已久的问题了,如今,大数据时代下,随着信息存储成本的不断下降,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很多企业与政府都已经发现大数据的价值,并投入了很多工作。人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出现了许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相关数据被企业平台获取利用,并且将用户个人的生活习惯投射在网络中,用户在想什么,干什么,平台全都可以从获取的数据中得知,在大数据时代下,用户就像是暴露在互联网上的透明人,这样不仅使用户失去了安全感,还给用户的隐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是否安全这样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提高数据安全性,数据保护性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数据安全,互联网安全成为了公民隐私安全中的重要部分。
3、国内外研究情况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应用,我国每年因为互联网安全出现的犯罪案件也越来越多。仅仅是2014年中国网民在网上的损失就接近1500亿元,其中包括攻击网站、隐私泄露、虚假信息等等。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则公布,平均每天拦截木马病毒接近1亿次,拦截的钓鱼攻击超过1200万次、虚假证券300万次、彩票欺诈400万次、假药网站500万次。很多人表示,经常前一天在某个平台上搜索一样产品,第二天就会接到相关产品的推荐电话,甚至很多人因为信息泄露被骗子获取到个人隐私进行诈骗。而棱镜门和斯诺登事件,又提醒我们,某些超级大国更是正在成为信息世界的老大哥,制造对全球公民进行监视的数字圆形监狱。面对如此情况,我国一直致力与互联网的安全研究,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首次将网络安全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年,360公司提出传统安全 互联网 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2017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360公司领头承建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将重点开展数据汇聚隐私保护、数据防泄漏、系统漏洞分析、安全协同分析、大数据系统风险评估与安全监测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工作,这体现了我国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然而,相较于国外,我国在个人隐私保护的技术上,仍然有一定的欠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先对已有的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及大数据在个人隐私保护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阅读,归纳整理大数据和隐私保护的相关理论,重点整理挖掘关于大数据在个人隐私保护中的应用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