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背景及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随着幵放获取概念和开放获取运动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公共物品和人类知识遗产,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开放存取和传播,得到妥善管理和长期保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作为实践开放获取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兴起。
根据OpenDOAR统计,到2014年4月5口,其收录的机构知识库总数已达2624个,其中美国最多,有443个,占16.9%,英国其次,有221个,占8.4%而中国只有39个。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始于吴建中教授于2004年发表的《图书馆VS机构库》,此后,有关其研究逐渐成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热门话题。据文献调查,近年发表的机构知识库综述性论文比较少[3]。
因此,本课题拟选取国内已经建设的机构知识库(5家左右)进行调查研究,以高校、研究所机构知识库为主,通过文献查阅,社会调查等手段,了解建库的目的、方向等,分析其作用所在和不足,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2、研究现状及进展
利用 CNKI统计2004~2013年机构知识库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总结出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主题的主要发展趋势为:机构知识库相关技术的研究表现在新技术的引入与使用;资源存储与组织研究会朝着关联数据、知识挖掘和知识可视化等方向不断发展,机构知识库评价研究会更加深入等;以及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的发展走向: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深入;资源存储、组织与质量评价研究是研究热点;机构知识库资源服务与共享是当前和未来的研究重点;有关知识产权等问题研究更加深入;制度、政策、机制研究是普通研究领域的基础;机构知识库建设实践研究增加[3]。
机构知识库是开放获取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机构知识管理的有力工具。现从机构知识库的存缴、功能定位以及建设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国内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基本状况;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校知识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对高校知识库建设的建议[1]。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构建机构知识库普遍存在关联学者、机构、学科或主题不精准等问题,以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通过研究文献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来探索文献数据中的规律为例,设计了文献实体关系模型并进行高校实体的扩展,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顶层设计下自主研发了机构知识库。通过认领作者机构的新模式,提出了文献与实体之间可持续的间接精准关联机制,为学术生态图的形成和深层次学科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8]。
鉴于当前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多着眼于高校这一对象,本文选取研究所机构知识库作为重点,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服务网格收集,分析了我国研究所机构知识库的相关资料,探讨了我国研究所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5]。在分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机构知识库(OPT-IR)建设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西安光机所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方案,即在完成机构科研成果产出数据存缴的基础上,依据知识服务中 OPT-IR 数据组织需求, 设计满足科研支撑服务需求的数据整合、存储和知识服务策略,解决了长期以来人工统计科研成果产出问题,为实现面向西安光机所学术科研活动的科研支撑服务提供数据依据,以提高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9]。
随着科研成果传播方式的改变,机构知识库在学术界越来越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提出中科院联合机构知识库建设,旨在实现研究所自有知识资产的有效存储和利用,促进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扩大研究所科研成果的传播,提高科研管理和知识服务的水平,同时加速研究所信息服务创新发展[10]。
3、具体实施方案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