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骨架NIK抑制剂的设计与发现文献综述

 2023-01-04 09:01

一、研究主要意义和目的

NF-kappa;B inducing kinase(NIK) 是nuclear factor-kappa;B(NF-kappa;B)非经典通路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激酶,也是MAP3K14成员。在NF-kappa;B非经典通路中,与IKK1共同参与前体蛋白质p100 转化为p52的过程。基因小鼠模型发现NIK在免疫系统的调节和骨骼微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休止细胞中,NIK不断地被E3连接酶和蛋白酶体降解。然而,负调节蛋白的变异会导致NIK的积累,从而导致NF-kappa;B通路的异常。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IK和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发生有关,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和黑素瘤[1]。因此,NIK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靶点,用于治疗自体免疫的紊乱和血液癌症[8]

1. NIK的结构

人类的NIK氨基酸序列中包含947个残基[2]。在氨基酸序列中,主要有四个区域组成(见图1),主要由四个区域组成:N-端TRAF3结合区域、负调节区域、中央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域以及C-端非催化区域。其中,负调节区域分为两个模体(超二级结构):亮氨酸拉链区和脯氨酸富集区,而且这两个区域缺失会增加催化能力。N-端的TRAF-binding motif,对于调节NIK数量水平非常重要。TRAF-binding序列的缺失会导致NIK的积累,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展有关 [3]

与大多数蛋白激酶类似, NIK催化区域的结构主要由一个铰链区连接两个叶状结构区。其中,N-端包含五个反向平行的beta;折叠和一个alpha;-螺旋, C-端主要由alpha;-螺旋组成。连接两个叶状区域的铰链区则是ATPgamma;S的结合位点。

NIK活性区域的与其他丝氨酸/苏氨酸的激酶的活性构象相似。其重要的片段有Lys-429和Glu-440形成的盐桥(in helixalpha;C)、the catalytic base、DFG序列中金属螯合部位(Asp-534)和Asn-520。

ATPgamma;S的结合模式与其他蛋白激酶与核苷酸的结合模式相似:腺嘌呤环通过两个氢键作用与铰链区连接,在ATP结合位点可见Mg2 [2]

2.NIK抑制剂

2.1十字孢碱(Staurosporine)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