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的构建优化文献综述

 2023-02-04 10:02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和各组学的发展,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在医药领域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有别于之前对药物单一靶点的研究,人们开始更多关注于多靶点的研究工作,于2007年Andrew L Hopkins首次提出网络药理学的概念[1]。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中药及其复方为中华名族和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其不同于西药在应对复杂疾病时有着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但由于中医药成分复杂、机制不明,因此很难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药作为上市新药被国际医药行业的认可度,更阻碍了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长远发展[2]。

网络药理学中整体性、系统性与中医药中君臣佐使,辨证论治的整体观不谋而合,中药网络药理学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这种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疾病的研究模式也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方面数据资料,同时也能针对不同的药物和疾病产生新的海量的数据,通过对这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后不断建库完善,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系统,从而更好的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发展。

但中药和疾病的种类繁多,而两者相结合的研究工作也更为复杂多样,现有数据库平台的数据仍不够完善,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拟构建一个整合多个功能的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辅助中药治疗特定疾病时的化合物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并以通降合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为例,学习了解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程序,探究网络药理学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并为同类疾病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老药新用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本平台将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活性化合物筛选、靶标预测、生物富集分析、网络可视化和网络分析科学地整合到一起,并提供活性化合物筛选、靶标预测和富集分析的在线分析功能,为库中尚未收录的数据提供个性化分析工具。

同时,本研究还从疾病角度出发,为快速探索中药治疗特定疾病时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有力工具,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作用机制研究、处方优化及现代中药开发的相关研究,旨在促进草药的发展,并促进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融合,以促进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有许多用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公开及商用数据库(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等数据库)和工具(算法和软件),运用其可进行中药配伍、靶点预测、网络毒理等研究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