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背景和意义:
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白宫举行,协议内容涉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等方面,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承诺,实现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协议内容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将在经贸、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这场起始于2018年6月15日,前后历经多次谈判的中美贸易摩擦将暂时告一段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量的两国,协议的签署不仅仅将对两国的经济产生积极效应,同时也将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作用。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中美贸易数据全面下降,全年中美进出口累计5412亿美元,较2018年下降14.6%,其中出口4185亿美元,下滑12.5%,进口1227亿美元,下滑20.9%。可见贸易摩擦的产生,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在摩擦中,美方随意挥动关税大棒,对华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致使两国经贸关系急速恶化,作为反击手段,中方也不得不对美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贸易摩擦的苦果都将由两国人民买单,距离美方最初发动贸易摩擦的目的也背道而驰。
中美经贸关系自1979年正式开始,当年贸易总额为24.5亿美元,而后双方贸易额逐年增加,至2019年,全年贸易额为45761.26亿美元,40年间,两国贸易总额增长近1867倍,若不受2018年贸易摩擦影响,双方贸易总额估计会更大。自1993年,中美贸易额开始由逆差改为顺差,此后逐年扩大,至2018年,增至3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而这也是特朗普对华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原因,以期以此来减小中美贸易顺差。
自1980年针对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便拉开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序幕,此后的几十年间,美方曾以诸多借口为由对华出口商品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或诉讼。可以说,中美经贸关系近40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也基本为40年。纵然减小贸易顺差是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初衷,但背后的原因却远不止于此。对华态度坚硬便能在竞选中胜出,这似乎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家们的共识,而这也是特朗普竞选之初大肆鼓吹的政策。再者,现今世界各经济体之间联系较以往都更加亲密,各国有序参与国际分工,从中获利。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国内的消费体量相当巨大,尤其是在经历过“去中心化”后,国内众多制造业都转移到其他国家,因此商品大多依靠进口,而中国则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自然众多商品都销往美国。另外,像美国这样老牌工业化国家,一直在全球奉行其霸权主义,面对新兴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国家逐步分割其利益,特别是中国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文件之后,自然要打压来自中国的威胁。最后,则是转移国内失业率过高、经济发展缓慢等矛盾,希望将自身问题国际化、政治化。
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缓和期,但是谁也不能确定今后是否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而面对此类事情时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因此,研究中美贸易利益博弈(贸易摩擦)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此次贸易摩擦来看,博弈的领域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以往已有文献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但面对中国的不断崛起,其背后的机理也必然发生了变化。
-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本课题关键问题如下:
- 通过UNCTAD数据库获得中国与美国的历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OECD的TiVA数据库获取中美贸易利益的相关指标
2、探讨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作用机理,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和博弈论的思想,在分析竞争性和互补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利益和冲突
3.将数据进行整理后,初步比较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产品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长率及出口结构,比较说明中国与美国双方在贸易上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在此基础上完成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 紧密结合实证结果解释,分析未来双方贸易合作空间及潜力,提出创新政策建议。
本课题研究工作量大,难点较多,主要在于数据整理和对双方贸易关系影响因素的建模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