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现阶段的消费状况概括起来可以这么看:整个国家消费需求以较高幅度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尤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已开始进入到国际上认可的中等水平;商品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消费支出分流日益明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脱贫标准的制定,基本保证了贫困户的生活消费;居民消费比重逐步提高,政府消费比重逐渐下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消费尤其是个人消费的引导和调节。
学习和研究消费心理学直接的实践意义在于:
(一)有助于政府部门协调整个国民经济要发展和正确引导我国人民的消费,就必须了解、研究消费的各个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底子又薄,各地区间的差别较大。从北国边疆到江南水乡,从高原山区到平川大坝,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参差不齐,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千差万别。发达地区的人们已经拥有众多的高档消费品,而某些边远地区的人们还过着贫穷的生活,甚至个别地区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普遍、经常、深入地了解、研究本国人民的消费状况,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掌握人民的消费需求,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尽可能地避免决策的失误。
(二)有助于企业进行科学经营决策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消费的大变化、大发展,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去研究解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企业更多地要依靠自己去谋求生产和经营的发展。而现在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生产结构不合理,产品销售率低,库存积压严重,从根本上讲,归结于经营决策问题。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方式,有助于企业科学地进行经营决策。如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利用人们消费行为的心理规律,应用广告、商标、装潢和店面陈列、橱窗设计等手段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洞察消费者心理来预测消费市场,从而达到用消费来引导生产。
(三)有助于营销人员提高商品销售的竞争力: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发展,供过于求的商品大幅度增加,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营销也将越来越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致胜,是每一个营销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营销人员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努力发挥自己个性的优势方面,抑制消极面,可以为营销双方的心理沟通创造良好的基础。另外,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重视从商店设计、商品陈列、商品包装、商业广告到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从介绍商品、展示商品到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等,都有助于提高商品销售的竞争能力。
(四)有助于消费者自己进行消费决策:人人都是消费者。每个人认识了自己的消费行为和周围他人的消费行为,会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进行消费决策,使自己获得物美价廉、称心如意的商品。另外,可以防止受到商业经营者多种推销措施的诱惑,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需要,使自己的消费行为更合理、更经济,避免盲从上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一)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内部因素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内部因素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内部因素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内部因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