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9-25 09:09

文献综述

(一)引言

寓言,“寓意于言”,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具有语言简洁干练,借小喻大,借此喻比,借古喻今等特点,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对寓言文体的认识不够、与其他文体区分不清、对教材中寓言类课文选材的不认同等等原因会影响到寓言类课文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现状

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分析

对儿童诗、神话、童话等文体的研究,在研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论文中比重较大。如陶丽霞《分析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选材》中指出童话在这一文体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比重小、内容少、主题单一等问题;马琳《浅析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和古诗文》肯定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儿童文学的充分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分析》的作者张腾也是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和选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加入选童话数量、学段合理分配等建议;韩晶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编选情况分析》对儿童文学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肯定了其编排数量合理、类型多样。戴奕的《小学语文寓言编选情况及教学现状研究》一文,分析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选文的字数以及寓言形象,他认为随着年龄增加,教材选文的字数也在逐渐增加,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寓言形象丰富,既能保证小学生对寓言学习的新鲜感,又拉近了学生与寓言的距离,因此寓言教学存在较大的价值。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寓言类文本选材分布情况: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自《伊索寓言》的三则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根据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类文本的选材情况分析寓言类文本主要集中在低年级中。寓言教材选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选材选文的数量也应该逐步增加,戴弈在《小学语文寓言编选情况及教学现状研究》对寓言选材选文进行了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选材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2.寓言教学现状的研究

倪迅硕士论文《寓言与中小学语文教育》,调研寓言在当下语文教育中所呈现的特征,提出寓言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存在的过度僵化、语文味不足、编排不合理等问题;马玉玺在《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从寓言与形象,现实与寓意,多媒体与教学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寓言类课文的教学建议;楼琦君《例谈小学寓言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结合实例提出了多种操作性较强的寓言教学方法;苗增科在《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从语言精炼、富有表现力这两个寓言拿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寓言在启迪生活、认识真理、明确文学形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朱新在《寓言教学现状调查》一文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时发现,有67.5%的教师认为寓言适合小学生学习,有23.9%的教师认为非常适合。在寓言教学中,有45.4%的教师依据教学参考书的理解寓意,有38.9%的教师选择根据个人经验理解寓意。洪洁在《寓言——教育学透视》一文,从学生对寓言的学习与感知、师生对具体寓言的理解、教师的理解与寓言教学等方面分析现状。洪洁通过访谈和调查得出,寓言是多数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文学体裁,教师的解读是学生学习寓言的重要方式,学生更喜欢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寓意。赵绍利在《浅谈寓言教学的实践心得》中提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来判断学生对寓言的态度,他认为低学段的学生容易被寓言的趣味性吸引,并针对学生寓言学习的现状,提出了寓言教学的几点建议。楼琦君在《例谈小学寓言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中认为,寓言教学一直存在“言”与“理”取舍不当的情况,并提出了推陈出新教法,循文而悟理感受寓意等相应的对策。

3.寓言教学策略研究

杜永生在《童心在童话世界里漫游——童话和寓言的朗读技巧》中指出,朗读是学生寓言和童话的重要方式,寓言和童话都很适合学生朗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学生从分清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入手,抓住文章的精彩语言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文章寓意。黄东花在《中西寓言语类结构的评价对比研究——以〈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为例》一文中指出,《伊索寓言》和《庄子》的写作技巧和创作理念是不同的,她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创作理念出发,对两个寓言体系进行评价和赏析。教师在教授教材中改编自《伊索寓言》和《庄子》的课文时,要应该抓住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阅读。李俊在《小学语文寓言与童话教学策略》中认为,在寓言和童话的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才能真正释放孩子天性,寓教于乐。他认为寓言和童话都可以借助表演和改编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立体化的展现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金润根在《掌握两个角度,破解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中认为,在寓言类材料的作文训练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叙述主体角度出发,采用类比的手法,将材料中涉及的个类比到全社会。此外,此类材料作文一般以叙事为主,起因和结果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果入手,追因溯源。林子敬在《小学高年级寓言教学策略研究》中指出,高年级的寓言教学要:以读为本,“读”占鳌头;再现历史,深化寓意;试学原著,扩增读量;多种方式,培养思维。林燕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基于文本视角的〈寓言两则〉教学策略探究》一文中认为,文本视角下的寓言教学策略有:比较主题确定目标,比较内容设计教学,比较方法设计教学等。郑春夫在《基于文体特征的教学策略探析——以寓言为例》一文中指出,寓言的文体特征是:寓意于言的教育性、表现手法的艺术化。赵月在《寓言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以《〈买椟还珠〉教学为例》一文认为,当前寓言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寓意,却缺少了对揭示寓意的过程的研讨。赵月认为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直线、单一的思维模式,很难形成创造性思维。文章还结合教师讲授《买椟还珠》的教学实录,阐释了寓言教学训练学生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杜传坤在《透视与反思:试论幼儿寓言教学》一文中指出,寓言在人的发展尤其是幼儿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寓言通过简单的故事表现深刻的道理,于无声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洪洁的《寓言——教育学透视》一文,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寓言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联系,阐释了寓言教学的教育学意义。张金明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寓言美的品鉴》一文,从寓言的情境美、词章美、哲理美三方面品鉴教材中选编的古代寓言,并分析中国古代寓言在促进学生形成刚正的人生态度、培养辩证的批判精神等方面的意义,多方面论述了古代寓言的美学价值。辛娣在《本雅明寓言理论研究》中指出,寓言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理论研究价值,但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其人文性,而忽视了其工具性和背景知识。苏贻云在《从历史和寓言故事中寻找作文的题材》一文认为,在写作中使用寓言可以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增添文章的哲思。此外,他认为寓言短小精悍,存在较大的鉴赏意义和思辨价值,所以在语文作文训练中出现的较为频繁。寓言名篇对儿童发展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培养儿童的价值取向、审美能力等可以看出,学者们开始关注到寓言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关注到了寓言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