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第三部分有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除了有工具属性,更有文化属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语文教材都是作家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倾注了作家内心的感情。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王国维则明确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并指出“情”是文章之灵魂,主张“为情造文”,特别讲究真情的抒发。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入情境时,感情便连接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相互牵动着,影响着。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本文选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类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过查阅文献,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教材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根据情境教学法设计一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小学语文课。
(二)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情景教学的研究
国外情境教学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境学习”、“实践共同体”等情境理论的研究。
1991年让·莱夫(Jean Lave)和埃蒂纳·温格(Etienne Wenger)的著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问世,书中提出了“情境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重要性。作者还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提到隐性知识对学习新手很重要,认为学习活动必须在情境中进行。此外,两位作者在这本书里面首次提出“实践共同体”这一概念,即多个有着共同关注点,理解和兴趣相同的个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从而使问题解决的效率更高。2006年,伦敦帝国大学田中商学院的卡伦·汉德利(Karen Handley)等人的《通过参与、认同和实践发挥学习在实践共同体内外的意义》一文探讨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对莱夫提出的“实践共同体”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2)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的安德鲁在《构建项目的学习环境》中强调通过建立项目内的学习环境来促进从业者等的反思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技能及学会如何学习。D·H·乔纳森和S·M·兰德主编的《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是将当代最新学习理论应用于学习环境的一个尝试,它通过对知识性质不同维度的理解,阐述了知识与学习、教学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