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对于分数的入门教学,一线教学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以篇名 《分数的初步认识》 并以 1980-2018为时间区间,笔者在中国期刊网 CNKI 数字图书馆检索到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与相关研讨文章共计373篇(最新期刊数据截至 2018年 12月)。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两种基本思路
对众多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案例评析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两种基本思路:一种以“lsquo;分数的初步认识rsquo;课堂实录”为代表, 这一思路可以追溯到“lsquo;分数的初步认识rsquo;教案”。这两个跨度近三十年的案例的共性是基于平均分的情境导出问题:如何表示“半个”,进而引出分数;两个案例的主要差异是一个活动多、讨论多,另一个练习多、
作业多。 需要提及的是,旧教材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 另一种从运算的封闭性引入分数 (教学设计乙),同时也探讨了第一种思路(教学设计甲), 并将两种教学设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上述两种设计思路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设计甲: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指导探索(新课)→反馈调节(练习)→总结提高(总结),即由“如何表示一半?”问题引入,然后理解“ 1/2 ; 1/3 ;1/4 ”含义,用分数表示图形阴影等,最后教师总结,用分数表示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乙:复习思考 →引入新课→ 实践感知 →认识分数 →直观感知 →回顾总结
回顾已学过的整数,之后引入全新的数—分数“ ”,并探讨其含义,动用折纸,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尽管上述两种教学设计思路都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都关注学生积极、主动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同时,也注意利用课文呈现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设计教学流程。但也存在不足,三年级的学生属于建构性的思维者,必须经历归纳、抽象、概括来建构自己的概念,或是整体直觉把握概念,逐渐实现数学形式化。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分数,因而应该基于他们的前概念,通过观察、操作、举例解释等直观途径,采用想、说、做、写的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在操作的同时进行数学思维,进而接近分数的本质,并在头脑中留下火热思考的痕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