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张謇作为晚清时期民族实业家的典型代表,近些年来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不论是经济思想还是教育思想都有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解析。而针对其政治思想方面,张謇虽身为状元却长期以来对仕途一路敬而远之,直至20世纪初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登峰造极之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张謇此时再也无法偏安一隅,专心发展实业与教育,大势之下张謇逐渐开始以实业政治家的身份参与政治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将从张謇辛亥革命前的政治思想、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入手,分析其思想转变的原因,同时对张謇政治思想转变对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加以考论,以期更近地认识张謇。
(一)关于张謇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思想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首先从辛亥革命前张謇的政治思想方面来看。1894年张謇荣中状元,本可以走上一条坦荡仕途,但此时张謇显然无心从政,他选择以实业来改变拯救贫弱中国的命运,毅然回乡办厂,将全部精力投入实业与教育行业中,对于政治活动则抱有一种漠然旁观的态度。而1900年的庚子之战使张謇从“村落主义”中惊醒过来,更多思考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
章开沅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记载,1904年后张謇越来越重视地方自治,将其视为“立宪之根本”,于是将一贯主张的村落主义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创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慈善等事业,宣传“立宪基础,首在地方自治”,为日后实现立宪打下了基础。1907年清廷决定各省设立咨议局,“采取舆论之所,俾其指陈通省利弊,筹划地方治安,并为资政院处材之阶”,1909年张謇担任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日记》《张季子九录》《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苏绅集议咨议局事》《张总理之咨议局演说》等史料中都有明确而详细的关于张謇参与地方自治、筹备发展咨议局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的记载。学者耿云志的《张謇与江苏咨议局》一文中深入研究了张謇领导江苏咨议局期间为建设立宪政治的地方基础做出的大量活动,包括与两江总督张人骏的斗争,联合各省咨议局进行国会请愿及改革财政等,这些是研究张謇受任江苏咨议局议长期间政治活动的重要材料,也为研究张謇政治思想转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江苏咨议局的相关研究是张謇政治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江苏谘议局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
的具有一定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地方宪政机构之一,是近代立宪运动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设立开始了资产阶级立宪人士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于民国时期的江苏省议会起到了垂范作用。江苏谘议局虽然仅存在两年时间(1909年—1911年),但它的民主示范作用,至今仍令人深思。 目前学术界对江苏谘议局这一课题已经有了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张海林的《论辛亥革命前的江苏谘议局》及耿云志的《张謇与江苏谘议局》等论文。但他们只对江苏谘议局在辛亥革命前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作了一些个案探讨,或以张謇对江苏谘议局的参与为着眼点,论述张謇立宪思想的演变及其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所进行的主要活动,没有对这一机构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的描述。 袁岿然的《江苏咨议局研究》一文着重研究了江苏谘议局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江苏谘议局的议员和议案分析、江苏谘议局与清王朝的矛盾与斗争、江苏谘议局的结局、江苏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等。 江苏资产阶级立宪人士是江苏谘议局存在的社会基础。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立宪人士政治倾向的转变,直接影响到江苏谘议局的兴衰,间接地促使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考察江苏谘议局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辛亥前张謇等资产阶级立宪人士政治倾向转变的轨迹,从侧面了解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社会根源,从而对辛亥革命进行历史的反思。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