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企业的合作模式研究—以邮政速递为例文献综述

 2023-10-11 03:10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提高,我国快递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快递市场逐步开放,我国邮政速递的市场占有率每年以4%的速度下滑,而外资快递企业在中国的业务量却每年近40%的速度增长,民营快递也在市场夹缝中不断发展壮大。本土企业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坚强合作应对入市的挑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全球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必须进行频繁的合作和沟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物流业已成为我国十个调整振兴规划之一,我国快递市场将随着物流业的大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以下各个方面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快递概念研究

现代快递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美国。在快递产业发展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多致力于技术层面的研究而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WayneL.McMillen(1935)[1]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航空快递服务业的研究是最早的涉及快递行业的文章,他认为航空快递的发展,既能提高航空公司的效益,也为社会提供了经济而又高价值的服务;利用数据对快递业务进行分析后发现,体积小、价值高的货物,以及对运输速度要求高的商品是航空快递服务的主要对象,而那些重量大、体积大的工业产品只在紧急运输时才使用航空快递服务。CynthiaBarnhart和RinaR.Schneur(1996)[2]运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从设计快递运输的最佳线路(运输工具一定条件下)角度进行了分析,利用其最佳线路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快件递送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目标。CliveThomas,KevinCampbell,GailHines和MichaelRacer(1998)[3]提出快递企业生存的关键就是运送速度,速度是快递的生命,他们详细说明了联邦快递网络系统的运作流程,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操作设备,再加上员工的紧密合作,使得联邦快递能够准确、迅速地完成作业操作。

(2)快递服务质量研究

最早的快递服务质量界定是由物流业服务质量界定引申而来,Mentzer,Gomes和Krapfe(1989)[4]对物流服务质量研究较为深刻,他们指出认为配送服务质量由可得性、时间和质量三个关键因素组成。Paraduraman,Zeithaml和Berry(1985)[5]认为服务质量的定义总体而言是从顾客能够观察到的角度来定义,即顾客的感知度可以有效评价服务质量。Brensing和Lambert(1990)[6]将这一模型应用到许多行业。综上所述,国外对快递行业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快递经验应用的研究,这是由于国外快递行业发展较快,快递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的跨国快递企业,在技术、服务方面具有丰富的运作经验值得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