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问题:
氨基酸是羧酸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在氨基酸的分离纯化研究上,国内外都有持续地考察研究,并且都有不少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都偏向于单个或者两个氨基酸的分析,对于多个氨基酸同时分析还存在短板。国内的对氨基酸的分离研究还是不够成熟。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氨基酸的技术指标进行限定,现有的行业标准差异也比较大。因此,有必要结合国外氨基酸生化试剂标准及相关文献研究,建立达到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行业统一标准,并发展先进的分析方法,这对提升国产氨基酸、特别是高纯度氨基酸的产品质量,促进并指导氨基酸精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高纯氨基酸的分析测定标准方法,也是提升我国氨基酸产品质量、满足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需求。这篇文献将对于同时分析氨基酸注射液中16中氨基酸的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想要准确知道一个物质里的氨基酸含量,则需要将其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纯化,这样才有利于后面的分析与处理。氨基酸的分离纯化方法分为四种: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其中离子交换法应用最为广泛。膜分离法是依靠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进行物质的分离、纯化与浓缩的技术,它被看作 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膜分离过程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尤其适合氨基酸及酶等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其中的超滤、纳滤技术、电渗析技术,近年来在氨基酸的分离纯化中研究较多。相对于沉淀法等传统的氨基酸分离纯化方法,膜分离技术具有纯化效果好、收率高、基本无废液排放、污染小等优点; 但是对膜材料及工艺过程等要求较高,国内目前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以实现工业应用。
分离纯化后的氨基酸需要经过一定的反应来确定该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经典的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为茚三酮显色法,茚三酮与氨基酸在弱酸条件下( pH 5) 作用生成蓝紫色的物质( 脯氨酸除外) ,反应灵敏,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在 57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可确定氨基酸的含量。在 HPLC 衍生法中,衍生试剂、衍生操作方法、生成的衍生物等决定了分析检测的性能。衍生方法应简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衍生试剂易得、过量时不会影响衍生物的分离; 衍生物应具有单一性、良好的稳定性及溶解度等。柱前衍生试剂主 要 有 邻 苯 二 甲 醛 ( OPA) 、苯 异 硫 氰 酸 酯( PITC) 、2,4-二硝基氟苯( DNFB) 、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 AQC) 、丹黄酰氯( DANSYL-Cl) 及氯甲酸芴甲酯( FMOC-Cl) 等; 柱后衍生剂主要为茚三酮或邻苯二甲醛( OPA) ,前者使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后者为荧光检测器,灵敏度相对更高。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作为液相色谱分析法中的重要一类,是检测氨基酸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应用极为广泛。它是一种柱后衍生法,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混合氨基酸,柱后茚三酮或邻苯二甲醛衍生法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重复性好,已有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适用于氨基酸的批量检测。但是柱后衍生条件要求高、仪器用途单一、成本高,我国大多使用日本、德国等进口仪器。
氨基酸分析仪
氨基酸分析仪,是指用于测定蛋白质、肽及其他药物制剂的氨基酸组成或含量的方法。进行氨基酸分析前,必须将蛋白质及肽水解成单个氨基酸。它是基于阳离子交换柱分离、柱后茚三酮衍生、光度法测定的离子交换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由色谱柱、自动进样器、检测器、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组成。氨基酸分析仪的基本原理为流动相(缓冲溶液)推动氨基酸混合物流经装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色谱柱,各氨基酸与树脂中的交换基团进行离子交换,当用不同的pH缓冲溶液进行洗脱时因交换能力的不同而将氨基酸混合物分离,分离出的单个氨基酸组分与茚三酮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或黄色化合物,用可见光检测器检测其在570nm、440nm的吸光度。这些有色产物对应的吸收强度与洗脱出来的各氨基酸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据此,可对氨基酸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氨基酸分析仪也可利用阴离子交换分离后经积分脉冲安培法检测,该检测方法无需将待测氨基酸进行柱前或柱后衍生。此方法简单高效。
LC-MS/MS氨基酸分析
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之前,提取物通过从上海安培(中国上海)购买的0.22mu;m增强尼龙膜过滤器。高效液相色谱-MS/MS实验使用3000–API 3200 Q捕集器系统,配备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和MSLAB HP-C18(4.6 m mtimes;150 m m,5mu;m)柱。移动电话相位由以下部分组成:线性梯度(98–0%)。溶剂A(0.1%甲酸)在溶剂B(1%乙腈)中甲酸)25分钟,然后100%溶剂B25分钟。高效液相色谱操作条件如下:流速,30°C时0.8 ml minminus;1;柱温50°C;注射样品体积,3mu;l。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后,操作条件为: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幕气20 PSI、碰撞气体、培养基、离子喷雾 5500 V;离子源温度,500°C;雾化气体,55 psi;干燥气体,60 psi;去簇电位,35 V;入口电位,10 V;碰撞能量,30 EV;碰撞单元出口电位,5.0 V。提高了分析精度,所有样品都精确称重,提取三次,分三次分析,溶解于将甲酸稀释至适当浓度。平均值从三个技术复制品中获得数值和标准偏差(SD)。
柱前衍生RP-HPLC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