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pGRP纳米粒经粘膜免疫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5 05:0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抗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放疗、化疗和手术疗法之外的一种公认的有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胃泌素释放肽(GRP)可作为生长因子刺激多种肿瘤的生长,说明GRP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DNA疫苗对激素/生长因子的免疫阻断成为肿瘤治疗可行的方案,但是DNA疫苗仍然需要增强其效力。此外,DNA疫苗主要通过肌肉注射或基因枪接种途径免疫,患者顺应性差。提高核酸疫苗的递送效率及改善患者顺应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采用甘露糖化壳聚糖作为核酸疫苗的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借助甘露糖受体介导的细胞主动靶向作用,提高甘露糖化壳聚糖介导的基因递送效率及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粘膜免疫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免疫途径,具有给药方便,患者顺应性好,可诱导系统免疫和粘膜免疫应答等优点备受关注。因此,本课题采用甘露糖化壳聚糖/DNA纳米粒经鼻粘膜接种疫苗,评价该纳米粒经粘膜免疫的免疫学及抗肿瘤效果。

二、研究手段

1. 甘露糖化壳聚糖/pGRP纳米粒的制备:将甘露糖化壳聚糖及pGRP溶液分别于水浴条件下预热至50-55℃,将甘露糖化壳聚糖溶液加入到等体积的pGRP溶液中,涡旋30 s,室温静置半小时即得甘露糖化壳聚糖/pGRP纳米粒。

2. 免疫方案:选用5-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以小鼠前列腺癌RM-1为模型,设甘露糖化壳聚糖/pGRP纳米粒滴鼻免疫组、壳聚糖/pGRP纳米粒滴鼻免疫组,生理盐水滴鼻阴性对照组、并以裸pGRP疫苗肌注组作阳性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免疫小鼠五次,间隔为两周。

3. 眼眦取血:经鼻免疫后,每两周眼眦取血,采集血清,ELISA 测定血清中抗GRP-IgG抗体,与阳性对照组及壳聚糖/pDNA纳米粒滴鼻组进行比较,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

4. 小鼠隔周接种五次后,第9周,小鼠右侧皮下注射给予RM-1细胞(1106),隔天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的平面,肿瘤体积采用V=0.4ab2计算,a为较大的直径,b为较小的直径。小鼠接受肿瘤后的第14天处死小鼠,剥取瘤块,称重。

三、文献综述

生长因子受体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许多步骤,包括生血管、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生长因子受体通常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较差的临床预后高度相关[1]。因此,肿瘤相关的生长因子受体可以作为肿瘤干预潜在的靶点[2]。例如对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的相关信号传导的阻断,在临床上对多种恶性肿瘤表现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3, 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