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多次severe的冰冻雨雪事件,这些事件给农业、交通、电力供应等造成巨大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基于历史气象数据、灾情记录等资料,回顾了1960s-1970s我国南方冰冻雨雪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事件的时空分布、强度变化以及影响范围,并探讨了不同年代事件的环流背景和成因机制差异。
研究发现,1960s和1970s冰冻雨雪事件在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当时的气候背景,如东亚冬季风、北极涛动等因素的变化有关。
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南方地区冰冻雨雪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为未来制定更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冰冻雨雪;南方地区;灾害分析;20世纪60-70年代;环流背景
1.1冰冻雨雪冰冻雨雪是指以冻雨、冻毛毛雨、雨夹雪、湿雪等形式出现的降水现象[1]。
冻雨是指过冷雨滴降落到地面或暴露物体上时迅速冻结的现象,它通常发生在近地面气温低于0°C,而上方空气层温度高于0°C的情况下。
冻毛毛雨是与冻雨相似,但雨滴直径更小的一种降水现象。
雨夹雪则是指雨水和雪花同时降落的现象,而湿雪是指含水量较高的雪。
1.2南方地区在地理范围上,中国南方地区通常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