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题依据1.1选题背景1.1.1标准化病人的概念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ionpatient,SP)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经过专门培训后,可以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三种功能[1]。
标准化病人源于北美,最开始用于医学教育和技能考查,我国自上世纪80 年代引入后,基本用于医学教育。
匿名标准化病人(Unannounced standardized Patient / USP)是经培训后稳定扮演具有特定病史、症状或体征以及情绪特征的演员病人。
主要做法是在没有通知医疗机构的情况下,USP按照正常程序完成挂号、候诊、就诊、缴费、检查和取药的全过程,并按照事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手机质量信息,对医生的医疗行为和过程进行评估。
1.1.2标准化病人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标准化病人是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arrows教授1964年开发并设计的一种医学教学模式,起始阶段主要是模拟神经性疾病,考查学生的诊断能力。
1980年以后,美国患者提出希望与医生有进一步交流的要求,便于把在诊疗过程中对医生形成的感想以及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反馈给医生。
于是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的内容也随之发展,增添了模拟病人对医务人员反馈的功能。
在北美以及其他一些欧美国家的医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最开始大多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作为一种临床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诊断疾病的能力[2]。
1.1.3 药事服务质量指标评估药事服务质量指标评估又称客观指标,对药品的场所进行限定类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