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及原因分析文献综述

 2023-10-10 03: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创业板资本市场成立,由此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随着创业板市场不断发展,其资本结构的独特性日益显现,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各个学术研究的热点。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前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David Durand(1952)系统地总结了公司资本结构的三种理论: 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之后,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了MM理论,认为最优资本结构并不存在 ,如果资本市场完全有效,不存在税收、破产成本及代理成本的影响,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是没有关系的。在MM理论的基础上,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开始不断突破、发展和完善。以Kraus和Rubinmstein(1973)等人为代表的权衡理论认为,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避税收益等于负债融资的成本风险之和。之后,Rose(1977)研究得出了信号传递理论,将信息不对称性纳入考虑范围并认为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成正相关关系。优序融资理论则又考虑了交易成本的存在,Myers 和 Majluf (1984)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最为稳妥的融资方式是通过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最后才是权益融资,且企业的成长速度与负债率是负相关的。理论能够推动实践,实践又能修正或补充理论。国外对资本结构的理论都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得出的结论,并对于企业资本结构完善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也大多局限于主板上市公司。因此本文将运用以上理论对于创业板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独特性下,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国内关于创业板企业资本结构分析研究较少,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主板上市公司。1.资本结构特征及原因研究。郭鹏飞和孙培源(2003)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同一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稳定性;赵根宏和王新峰(2004)认为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且这种差异在行业间普遍存在。因此在选取样本研究时需考虑到行业的类别。陈超和饶育蕾(2003)通过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成长性企业负债较少;财务杠杆随盈利性、成长性、非债务税盾而降低, 但又随公司规模、税率和道德风险而增长。肖作平(2006)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偏低, 流动负债比重偏高, 长期负债比重偏低,中国上市公司过分依赖外部融资, 在外部融资中以权益融资为主, 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杜好宸(2015)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四个特征:1.公司外源融资高于内源融资2.公司偏好股权融资3.股权结构不合理4.负债结构不合理,长期负债所占的比例过低,资本流动性太高。张靖宇和陈果(2018)研究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稳定但略有下滑,内部融资比重特别低,外部筹资依赖过度,间接融资方式也发展滞缓。以上理论都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虽然与有些上市公司具有共性,但也存在其特殊性,如今国内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仍然不足,因此对其研究存在必要性。

2.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兴起,对于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变多,主要是根据国外的研究,再结合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术研究。杨远霞(2013)认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有关,并呈二次曲线关系,它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最佳资产负债率。之后,谢攀(2013)研究表明资本结构与企业成长性也呈二次曲线关系,即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孙思博和姚佐文(2011)利用总资产对数代表公司规模得出: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成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企业能更好的分散风险,债权人也更倾向于大规模公司,因此规模越大也更容易获得外源性融资。陈德萍和陈永圣(2011)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企业资本结构和非债务税盾为负相关关系,且资本结构和资产担保价值有正相关关系,担保的资产越多,企业的信用越强, 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负债。杨怀宇(2013)考虑到中国多数企业流动负债多于长期负债,企业愿意承担长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和较大的破产风险,通常借助短期负债满足资金需求的现状,得出偿债能力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的结论。以上理论相比之前的研究增强了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全面性,考虑到了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从微观方面着手分析,并在盈利能力、成长性、企业规模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得出了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在非负债税盾、资产担保价值、偿债能力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仍存在不同观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与发展,进一步丰富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相关知识,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与理论支持,更好的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创业板市场相关制度,对上市公司进行更好监督。从指导具体实践来看,这一体系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有助于引导增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关于资本结构方面的意识,加强资本结构理论学习,确定更为合理的公司资本结构。

2.有助于管理者发现公司自身在资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其资本结构,加快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步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