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CGT-20190020化合物合成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1 09:02

1. 本课题情况及背景介绍近10年来,深度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会影响许多的动物包括人类,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的人群为易感染人群(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以及艾滋病患者)。

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依然是临床上真菌感染的主要类型,并且近年来研究发现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占比持续增大[1] ,同时出现了许多以往不常见的真菌感染,所以抗真菌药物的临床需求也不断增大。

目前针对真菌感染的治疗,临床主要采用的还是两种类型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作用于真菌细胞膜脂质的多烯类化合物,如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作用于羊毛甾醇14alpha;-去甲基化酶的唑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还有部分脂肽类和抗代谢物类药物[2]。

但是多烯类化合物的运用因为存在肾毒性而受到限制,而唑类药物也因为持续发生的耐药性面临创新的挑战。

因此,开发新型化合物结构类型,新作用机制的抗真菌先导化合物逐渐成为了真菌抑制剂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新型化合物的开发,提高抗真菌活性,降低毒副作用,优化合成工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Michael Glen Orchard[3]等人测试了一些特定噻唑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并对其抗菌效果进行了评估,然后设计了相应的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合成路线。

本课题中CGT-20190020是一种绕丹宁-3-乙酸衍生物,作为真菌抑制剂先导化合物,基于Michael等人的研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最终产率,降低经济成本的目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化合物识别和药物设计相关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未知靶点被发掘,同时也有许多作用于已知靶点的新型真菌抑制剂出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