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黄连药材中总生物碱、脱氢卡维丁、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文献综述

 2023-03-09 05:03

摘 要:近年来有关中药莪术的研究得出,莪术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保肝和抗纤维组织增生等作用。

莪术中主要含有莪术油、姜黄素及多糖类成分。

莪术在抗肿瘤和抗血栓方面具有广阔的开拓空间,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关键词:莪术;化学研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药莪术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 Valeton )、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主要产于广西、四川、浙江、福建等地,首载于《药性论》。

中医理论认为莪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1]。

其中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能够较好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保肝和抗纤维组织增生。

莪术能用于临床做活血化瘀的药物,是一种有很大开发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中药。

1 化学研究概况莪术的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在莪术中的含量为1.96%- 2.5%。

莪术挥发油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单列品种。

按挥发油测定法测定,中国药典(2005)版要求挥发油含量不少于1.5%,温莪术含挥发油1,0%- 1.5%,蓬莪术含挥发油1.2%- 1.3%,广西莪术均大于1.5%[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