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基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研究
一、选题的意义
1 型糖尿病(T1DM)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攻击 beta; 细胞,导致 beta; 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 , 并最终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1 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 且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 1 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胰岛素的注射进而控制血糖,达到相应症状消失。临床上针对1型糖尿病主要通过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方式来进行胰岛素补充,治疗方案一般有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并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MDI)以及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1]但是外源性胰岛素和内源性分泌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在患者饮食及运动变化时难以维持血糖稳态,极易引起血糖波动。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1型糖尿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根据1型糖尿病特点和导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分析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后和健康人血糖波动的差异性,并对血糖调节与控制做些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胰岛素的使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
人一天中的血糖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存在昼夜波动。糖代谢正常并且生活规律的人,血糖在凌晨2~3点最低,凌晨4~5点以后逐渐升高。[2]此外,血糖与进餐也密切相关,进餐后血糖较餐前升高,餐后半小时到1h的血糖往往最高,餐后2h的血糖又下降,而第二餐前降到最低。正常人的血糖波动不大,一天之内波动幅度在2 ~ 3mmol/L,而每日间的波动幅度仅为0.8mmol/L左右。对于血糖变化,进食和运动量是关键的因素,尤其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大量的研究结果都提示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比单纯高血糖的危害还要大,血糖波动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疾病等的概率均明显增高。
本课题是基于雅培公司研制开发的一款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辅理善瞬感。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通过附着于皮肤的一次性电子器件和皮下传感器探头,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传感器通过一个一次性使用的敷贴器安装,在长达14天的时间内能够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葡萄糖,并且无需通过自我血糖监测来进行系统校准。扫描检测仪通过无线技术快速扫描传感器,可读取当前的葡萄糖读数和变化趋势,以及过去8小时每15分钟的葡萄糖结果。[3]
辅理善瞬感系统的产品性能经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和代谢科的纪立农及其同事验证[4]。在该研究中,45名患有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各佩戴2台传感器,以便在14天研究期间与毛细血管BG测量值和静脉YSI测量值进行比较。经过和毛细血管BG参考值进行比较,辅理善瞬感系统有87.0%的结果落入共识误差网格中的A区,整体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RD)为10.0%。准确度不受患者的特征或传感器生产批次影响。研究是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且在试验过程中对传感器和血糖读数设盲,证明了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应用于中国受试者时的性能可靠。
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鼠源衣原体MoPn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献综述
- RIPK3基因缺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文献综述
- salusin-α对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新型哈尔敏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研究文献综述
- RhoGDI在PDGF-BB诱导HA-VSMC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氧化前胡素对LPA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录因子Nrf2诱发小鼠睾丸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盾叶薯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竹节香附素A调控ROS/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HOS凋亡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