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蒿中小分子MH246抗神经炎症作用机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7 09: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综述部分

米蒿为菊科蒿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具有清热解毒和利肺的作用。虽然对米蒿的活血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从蒿属植物中提取的化学成分类型丰富,结构新颖,并多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因而一直受到天然药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一)蒿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从目前得到的研究结果来看,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以萜类为主,包括单萜,倍半萜和三萜类成分,另外还含有黄酮,香豆素,木脂素和聚乙炔等化学成分。其中以倍半萜为主要特征性化合物,倍半萜内酯为蒿属植物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构成了多种药理活性的基础[1]。主要有愈创木烷(guaianolid),桉烷(eudesmane),吉马烷(germacrane),杜松烷(cadinane)四类碳骨架。

1 杜松烷

青蒿素(artemisinin)是含有过氧环的杜松烷类化合物,其独特的过氧桥结构在疟原虫体内Fe2 的催化下断裂生成自由基,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2]

2 愈创木烷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多以愈创木內酯的形式存在于蒿属植物中,多含有5,7,5-三环结构,或以裂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的形式存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蒿属植物中一类特殊的愈创木內酯类倍半萜二聚体(dimeric guaianolides)成分。如王舒等从艾蒿中分离的愈创木內酯和单萜相连的化合物 (Isoartemisolide),显示出较强的LPS诱导的NO抑制作用[3]。温晶分离得的二聚愈创木內酯化合物(artanomalide)也显示出较强的抗炎活性[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