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无花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摘 要: 无花果为桑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药、食同源植物,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等功效,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主要对无花果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实例对性状鉴别、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无花果,性状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无花果(Ficus carica L)来源桑科榕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通常所指无花果为其成熟或近成熟内藏花和瘦果的花序托,可作食用,亦可药用。
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的相关记载,无花果性味甘平、无毒,主开胃,止泻痢,治五痔、咽喉痛、便秘等症,此外,无花果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润肠、减肥美容等作用。
无花果中含有酚酸类、植物甾醇类、脂肪酸、花色素类、三萜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多糖类等成分,也含有蛋白质脂肪及钙(Ca)、铁(Fe)等微量量元素[1],现在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目前对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无花果鉴别 1.1性状鉴别无花果:干燥的花序托呈倒圆锥形或类球形。
长约2cm.直径1.5-2cm;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突形突起,基部渐狭,细小瘦果.有时壁的上部尚见枯萎的雄花。
瘦果卵形或三棱状卵形,长1-2cm,淡黄色,外有宿萼包被。
飞微,味甜、略酸。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鼠源衣原体MoPn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献综述
- RIPK3基因缺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文献综述
- salusin-α对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新型哈尔敏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研究文献综述
- RhoGDI在PDGF-BB诱导HA-VSMC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氧化前胡素对LPA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录因子Nrf2诱发小鼠睾丸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盾叶薯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竹节香附素A调控ROS/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HOS凋亡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