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苍术研究概况
摘要茅苍术为常用中药,传统的切根繁殖,容易使茅苍术品种退化,导致丰产性和抗逆性下降,而有性繁殖有利于选择性状优良的个体,因此对茅苍术有性繁殖材料的种子进行深入的研究势在必行。环境因子对茅苍术种子的萌发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但至今未见系统的研究,故对此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茅苍术的育苗规范化。
关键词茅苍术种子;生物学特性
苍术来源于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主治湿阻中焦,用于脘腹胀痛、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证。[1-2] 出产于江苏茅山地区的苍术质量最优,故称为茅苍术,是江苏省著名的道地药材。
1.本草记载
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且列为上品,但未有苍术、白术之分,术味苦温,主风寒温痹、死肌痉疽、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3]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于《名医别录》中始将术分为赤、白两种,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娅,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梗,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此时,苍术之名仍未出现,但已有对其主产地的论述,云郑山即南郑(陕西西南)也,今处处有之,以蒋山(南京钟山)、白山(江宁县东)、茅山者为胜。其主产地与现今茅苍术主产地相同。而苍术之名始载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亦载:苍术,小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叶有三、五片,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 [4]以上论述与如今茅苍术的道地产区、性状相符。可见,苍术作为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且产于江苏道地的茅苍术更因其良好的质量和疗效,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和肯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鼠源衣原体MoPn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献综述
- RIPK3基因缺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文献综述
- salusin-α对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新型哈尔敏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研究文献综述
- RhoGDI在PDGF-BB诱导HA-VSMC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氧化前胡素对LPA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录因子Nrf2诱发小鼠睾丸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盾叶薯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竹节香附素A调控ROS/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HOS凋亡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