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一、概述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 ii Maxim. 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的干燥鳞茎。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1】,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由于贝母属植物分布广泛,种间变异复杂且外形相似,给形态分类带来极大麻烦,而正品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因而市场上伪品较多,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问题,常有价格低廉的平贝母、东贝和珠贝等掺入川贝入药,光慈姑、唐菖蒲、丽江山慈菇等伪品充当川贝使用【2】,造成川贝母药材市场严重混乱。
二、拟解决的问题
目前川贝母的鉴别方法众多,准确度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本实验以暗紫贝母和小平贝母为例(二者为易混品),拟基于一测多评法,利用UPLC-QqQ-MS/MS建立混伪品的系统鉴别新方法。
三、川贝母品质鉴别文献综述
随着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中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不断创新,众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中药材整体质量的评价提供了有力手段。以下就川贝母品质鉴别的技术和手段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1 定性评价方法
1.1 性状鉴别法 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在性状上的不同点,常常作为它们种与种之间的鉴别依据。李慧等【3】总结了常见的川贝母伪品种类,同时从性状、颜色、形状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方面给出了鉴别标准。杨惠莲等【4、5】对贝母类药材及其伪品、混用品从性状、显微鉴别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为正确选用贝母类药材提供了参考。但由于川贝母植物来源品种多,仅四川省就有14种4变种【6】,而且分布广泛,各地环境条件又有所不同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不同产地的川贝母的外观性状及质量都存在差异,增加了性状鉴别的难度,该鉴别方法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1.2 薄层色谱鉴别法 该方法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王曙等【7】以皂苷类成分为指标,成功应用薄层色谱法区别川贝母(卷叶贝母、梭砂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与其他贝母(伊贝母、浙贝母和平贝母),为川贝母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该方法分离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较大的操作误差、偶然性。不能精确定量真品的物质含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鼠源衣原体MoPn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献综述
- RIPK3基因缺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文献综述
- salusin-α对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新型哈尔敏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研究文献综述
- RhoGDI在PDGF-BB诱导HA-VSMC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氧化前胡素对LPA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录因子Nrf2诱发小鼠睾丸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盾叶薯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竹节香附素A调控ROS/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HOS凋亡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