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40小分子激动剂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1 05:01

一、研究意义

1.1现实意义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7%。 1994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人口标化率为2.28%),糖耐量减低(IGT)为3.2%(人口标化率为2.12%)。 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这一数字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数据相近,比1980年增加了近3 倍。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同时调查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世界糖尿病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糖尿病研究总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五分之一,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120万人,至2010年中国糖尿病人口总数猛增至8000万至1亿人。

1.2理论意义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在胰岛中表达的一类受体,起着将刺激信息从细胞外传道到细胞内的作用。有多种GPCR存在。事实上,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表面受体,有近1000 种GPCR是由人类基因组编码。 这些受体有不同的作用,他们调节整体生物体内环境平衡以及胚胎发育,他们也参与学习、记忆、视觉、嗅觉和味觉。一些被认为是参与能量动态平衡和调节胰岛功能。GPCR的有各种不同的配体,包括从光子,离子、小分子,如胺、脂肪酸和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类固醇。许多疾病都与GPCR相关。今天, 医药行业中大约50%的药物靶点是GPCR。

GPCR是类似拓扑结构,包括一个七次跨膜跨膜生长的阿尔法螺旋核心,这个核心包含3的亲水性胞内弯曲和三个亲脂性胞外弯曲,n末端位于细胞外侧, c末端位于细胞内侧。

研究表明激动胰岛素GPCR产生多种beta;细胞信号,包括细胞内环磷酸腺苷,三磷酸肌醇和钙离子的改变,以及蛋白质磷酸化和酰化作用

图二展示了一些贝塔细胞GPCR和他们的信号通路。G蛋白调解这些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二、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