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在工业应用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用工成本也随之而高,众多企业都在为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断更换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至今未能解决手工折叠服装的事实。目前,服装包装主要还是靠手工折叠和使用“叠衣板”手动翻转折叠,但这些方法工作太慢,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1]。
市面上的自动叠衣机大多如图1,由电动机(1)、带传动机构(2、3)、齿轮齿条机构(7、8、9)、齿轮机构(10、11)、叠衣机构(4、5、6)构成。整个机构主要由左翻板和右翻板组成;由电动机提供动力源,通过带传动机构,由不完全齿轮间歇带动左、右驱动齿轮旋转,并通过齿轮齿条以及曲柄滑块机构共同动作,以完成叠衣机构的左、右两板一次内翻转和再次打开的动作,以实现叠衣的过程。整个机构实现两板翻转叠衣的过程具体为:电动机的小带轮(1)经由皮带,带动不完全齿轮和大带轮(3),进而驱动齿轮齿条机构(7.8.9)进行啮合传动,以驱动右驱动齿轮间歇反向转动。而左右两翻板(4.6)与小齿轮(10)的轴固定,所以在右驱动齿轮间歇转动的同时,带动翻板的转动[1.6.7]。整个机构机构简单、紧凑,而且采用了机器操控,避免了简单而琐碎的人力劳动,提高了衣物处理的效率,与人力劳动相比,节省了大量劳力和时间,因而可以推广至工业应用,以降低衣物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然而由于上述设计采用纯机械结构来完成整个叠衣过程,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便于操作,不够高效,仅可满足小批量叠衣任务。并且由于采用了不完全齿轮,因此不能在中途停机,否则在重新开机时,剩余的叠衣过程不能顺利完成。因此下面将要介绍本课题所要开发的一种新型叠衣机构,以期待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能在效率和控制方面有所改善。
本课题将要开发的是一种类似的叠衣机构(如图2),不过不同于图一采用传统机械结构完成整个叠衣过程,本课题将要利用电子元件来控制气动元件有规律的工作,从而带动机械部件来完成整个叠衣的过程,大致的实施步骤如下:
叠衣板(2.3.4)下方安装有摆尾气缸分别带动3块叠衣板完成叠衣动作,3块叠衣板中间位置用连杆、合页(1)与下滑板(5)相连 [9.10]。叠衣服时,衣服平摊在机构上,气缸向上推动叠衣板,在连杆与合页的作用下,叠衣板(2.3)翻折到一定位置,气缸缩回,使叠衣板复位[1.4.8.5.6]。同样的原理,气缸发出感应信号,当叠衣板2.3各自按顺序完成规定动作时,叠衣板4下方的气缸启动,即可完成整个叠衣动作。[1.2.3.4]
参考文献:
[1] 李贺.自动上料毛巾折叠机的研究与设计 [D]. 吉林大学. 201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