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模块化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21 06:11

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穆胜在《国家电网》上提到模块化是将产品功能切换,并将模块之间的“界面”进行标准化,方便交由不同市场主体进行生产,再通过模块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的一种竞争模式,同时指出开放式模块化的两大优势,一是在生产前,开放式模块化最大程度利用了各方优势,这意味着降低了进入门槛;二是在客户端,开放式模块化迎合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近几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模块化手机再次变成热点。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第12期对模块化市场发展前景作了较为乐观的预测,指出从PC DIY到笔记本DIY再到如今手机DIY,模块化正在成为新的主流趋势。《工业设计》2015年第七期提到一家名为fonkraft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机,用户可以拥有多个版本手机模块,根据不同使用场合,搭配不同模块,还可以自由订制拆卸更换手机的内存、处理器以及镜头等组件,极具创意。同样在2016年第八期提到谷歌公司关于智能手机模块化项目Project Ara,该项目允许消费者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自由选择、替换、移除任何零组件,这是消费者可以轻松替换掉单一的一个故障致或过时的零组件,从而减少电子垃圾,并最大程度的延长手机生命周期。在《电脑爱好者》2016第14期上将LG和MOTO两个公司的两种不同模块化手机进行了对比,而这两种分别代表了目前市场上两种不同的模块化手机前者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藏在了体内,后者则通过外部模块将手机在某方面的性能加强,两种不同的方案用户需求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智能手机模块化对生产制造的影响无疑的巨大的革新,章静一在《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模块化整合研究》提出将模块分为了三大模块,一是手机功能模块供应商模块,包括的子模块有芯片开发商、元器件供应商、手机方案设计公司以及操作系统开发商;二是以智能手机制造商构成的模块集成商;三是运行平台模块供应商,包括移动运营商、网络运营商以及网络内容提供商。在这三大模块中硬件模块也就是手机功能模块是目前手机模块化中人们最关心的部分。硬件模块化也是解决电子垃圾的最有效途径,郭晓华在《模块化产业创新与需求联动的增长机制》提出“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在对产业创新动力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模块化产业中,需求是拉动创新的根本动力,而且模块创新同产品需求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动,促使各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以产品需求为媒介形成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并以此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创新与需求联动的系统”。

本人认为当前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智能手机模块化将是以后各大手机厂商的选择,手机模块化将是智能手机产业的主流趋势,不仅能促进手机的创新和缩短研发周期,同时能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智能手机产业链模块化。

2.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首先研究将智能手机硬件分类模块化,方便用户可以任意更换手机中的硬件,提高手机使用周期,降低更换成本,另一方面减少电子垃圾以及智能手机回收困难的问题。

3.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