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船舶事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中国这样有着巨大领海面积的国家。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15 年上半年中国新接订单居于日韩之下,位居第三,但是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所持有的订单量排世界第一,日韩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虽然中国近些年在船舶制造业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船舶配套设备生产能力方面还不能满足造船业的需求,船用配套产品的本土化装船率比较低下,与日韩的装船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船舶设备供应商总共不到800家,其中,大中型的设备供应商约为45家,这些供应商中90%以上的实力单薄,尤其体现在设备质量、设备技术创新、以及全球售后服务等方面[1]。目前,国产船舶的船舶设备的配套率在50%左右,远远不及日韩。船舶配套设备采用进口设备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内生产这些设备的经验不足以及技术不达标。可见,我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船舶制造强国,依然有很多技术有待突破[2]。
液位遥测系统是船舶配套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系统。无论是在航行期间,还是在装卸货物期间,都需要对液位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安全。尤其是在海上航行期间,天气情况变幻莫测,更加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液位测量。不单单是在船舶方面,飞机、汽车、尤其是运载危化品的油罐车都需要进行监测,防止运输过程中泄露等问题的发生。现代船舶不仅需要监测所有船舱内的液位,实现对液货的统一监控,还需要实时监测舱内的其它参数,比如压力、温度、舱容及液货密度等参数。目前测量液位的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有压力式、雷达式、浮子式、吹气式、超声波式、激光式以及图像式等[6-9]。就目前而言,压力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成为了船舶液位测量中的主流传感器,并在当前的液位遥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液位测量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液位测量设备的研究,因而液位检测设备的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强,且所设计的系统逐渐向智能化、小型化方向发展[5]。国内对液位测量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工作也是基于国外现有的技术。在系统的性能方面和国外的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液位遥测系统的主要供货商还是掌握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手中。近年来,故障诊断、智能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使船舶机舱监控系统技术有了新的突破[3-4]。
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对于液位遥测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水平上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由于液位遥测系统的技术体系发展完善,国外船舶的液位遥测设备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对于国外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早在上世纪初,德国就研制了第一台液位遥测设备,为现代液位遥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概念模型。
荷兰 Enraf 公司和美国艾默生(Emerson)旗下的罗蒙斯特公司生产的船用雷达液位计拥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纯度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液位遥测系统中。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