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社区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一文献综述

 2023-06-05 09:06

文献综述

1.1 社区中心现有情况 1.1.1现实建设背景: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式建设模式的局限性和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①分散式建设模式的局限性 1)设施服务效率低 以往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由开发商按国家规范规定的配建比例进行建设,对选址、定位、功能需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偏少,而是根据经济利益权重,将各类公益性设施分散布置到多个小区中,位置较偏僻,面积较小,对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商业金融设施布置在较中心的区位。

如住区内幼儿园多为可盈利设施,一般将其布置在服务半径最大化地段;社区办公用房、学校等公益性服务设施,此部分功能建设后需移交给政府或者社区,利益权衡下将其布置在较为偏僻的区位;其他服务设施如养老设施、医疗服务、文化活动等设施布局较为分散,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甲小区,文化活动中心在乙小区,养老院在丙小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

这种分散布局模式造成居民日常生活的不便利、社区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2)社区凝聚作用微弱,居民归属感淡化 ②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需求的多元化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面对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显示在 2017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 2.4 亿人,占我国总人口数的 17.3%,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预测到 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 2.55 亿,2025 年将突破 3 亿,而 2050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 4 亿,此时我国将进入较为深度的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对与老年群体相关的服务设施建设较为缺乏。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将老年群体的基本健康诉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为老人提供活动中心、养老院、医疗卫生等设施。

2015 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应对人口比例失调、老龄化等问题,我国新生儿数量在未来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6 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达到 1786 万,创造了 2000 年以来新生儿人口数量最高的记录。

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医疗设施、休闲娱乐等与低龄人群相关的配套设施受到更多的关注,家长对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