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随着城市开发强度增加,城市土地资源和可利用空间越来越紧张,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如果仅仅通过市政设施用地供给、提高设计规模的模式将造成空间土地资源浪费,毫无疑问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模式需要变化,由过去分散的形式变为复合型社区中心,实现土地复合利用。
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已经被很多城市接受。
1.1国外相关理论综述目前国外对社区的研究以新加坡、美国、日本较为丰富。
新加坡的 邻里中心来源于192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指邻里单位中的公共中心,包括商业、公共机构、开放空间和住宅;美国是在政府主张20分钟生活圈的规划形态下常见街道中心和中等社区中心;日本在町社营造运动时期建设了大量社区文化与公共设施中心。
1.1.1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探索1939年,克拉伦斯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首先考虑幼儿上学不会穿越交通干道,内设小学以决定邻里单位的规模,也考虑在邻里单位内部设置一些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设施为居民服务。
新加坡的邻里中心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结合了城市社区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加坡邻里中心源于新加坡政府1965年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有市镇中心、邻里中心、分中心三个层级,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其主要功能为完善的商业、服务、娱乐等生活配套。
1.1.2美国城市与社区发展1.1.2.1 新城市主义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城市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诸如原有城市空心化,原来完整的城市结构、城市文脉、人机关系和住区结构被打破,人们离开了熟悉的居住环境,都市概念和都市感淡化。
随之而来的还有对汽车的过度依赖,使得能源消耗增大、环境问题恶化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