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剩余物生物炭的物化特性及其在农业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

 2024-09-09 10:09
摘要

农林剩余物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资源化利用对于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炭作为农林剩余物热解炭化的一种稳定产物,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碳汇功能,并对缓解环境污染、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综述了农林剩余物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包括其物理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和表面性质,并重点探讨了不同来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差异。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孔隙度、水分retentioncapacity)、化学性质(如土壤pH、养分含量)和生物性质(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对作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性的影响。

此外,还分析了农林剩余物生物炭在农业应用中的优势、风险、挑战以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最后,展望了农林剩余物生物炭在农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农林剩余物;生物炭;理化性质;农业应用;可行性分析

1相关概念的解释

#1.1农林剩余物
农林剩余物是指农业和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残余物,主要包括秸秆、稻壳、木屑、树枝、树叶等[1]。

这些剩余物富含有机质和植物养分,是可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生物炭
生物炭是指在限氧条件下,将生物质在300-700℃高温下热解炭化而形成的富碳固体材料[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