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长型思维培养的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运用现状调查文献综述

 2023-03-12 05:03

文献综述

1.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研究

1.1成长型思维的研究现状

从现有研究来看,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关于成长型思维教育模式的研究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已经非常深入,相关的著作也有很多。目前我国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较少。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研究内容大多分布在“成长型思维在某个学科中的应用”、“成长型思维在企业中的体现'“成长型思维对意志品质的作用”等。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询,以“成长型思维”为关键词检索的各类论文有82篇,且只有10篇为针对小学,3篇针对中学某一门学科,其余均为心理学领域中成长型思维对人意志品质的影响或是在社会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及体现。

图1

但是,从研究数量来看,2018 年随着江苏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小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的实践研究',之后三年成长型思维显然呈现出井喷式的热度,文献数量明显增多。

1.2成长型思维的概念

“成长型思维”一词是由英文“Growth Mindset”经过翻译而来,它是由美国学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 Dweck)团队基于“内隐性理论”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于智力可否改变的看法,为了便于人们理解他们将人的思维模式重新定义为两类: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和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1]“思维模式”作为人内在的一种信念体系,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智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提升,他们更加关注成长的过程,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有勇气面对甚至享受挑战与失败,他们具备“坚毅”(Grit)的品格。与之相反,持有固定性思维的人往往墨守成规,惧怕失败与挑战,相信天赋的力量,认为智力是先天决定的。

国外其他学者也对成长型思维进行了界定,玛丽·凯·里琪(Mary Cay Ricci)在对Dweck的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即使遇到阻碍也会坚持,而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可能会因学习过程的不专注而轻言放弃。[2] 安妮▪布洛克(Annie Brock)认为成长型思维是一种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思维模式,它属于人的性格品质力(也可以称为非认知能力或非智力因素)。[3]

成长型思维虽然是建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人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得到印证,通过各个角度对人的外在行为进行评测,Dweck从以下五个不同的领域指出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性思维的个体呈现的不同行为表现:努力、失败、批评、挑战、他人成功。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可努力的作用,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失败与批评,面对挑战迎难而上,也能够客观看待他人的成功。

1.3成长型思维的影响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