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严歌苓,美籍华人,她的《赴宴者》,是其所有作品中第一部用英语创作的小说。这部作品,研究者为数不多,其研究角度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对人物有限聚焦的把握,以第三人称的经历展现整个故事,借助他的感知,引领读者体验故事世界,倍感亲切性;自由直接引语的巧妙运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直接呈现,拉近了读者与他的距离,更直观地表现主人公所处的境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使得小说诙谐幽默。
二、对潜文本意义的探知,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明暗交织,来表现社会阴暗面与希望面共存的主题;隐含作者创作伦理立场的推敲,隐含作者向读者展现主人公的缺点与不完美,能够理解主人公,从而增强故事的说服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文本人物语言风格的分析,雅人俗语,俗人雅话,雅俗共赏,人人都是双重角色的扮演者,通过分析语言本身的表达,探究其人性;双向话语内涵的剖析,作家在异国生活的经验下形成“双向思维”,以此小说进行话语实践,小说中个人主义话语的显露以及黑色幽默手法的运用,是对文化的重新审视。
四、孱弱说服力的解读,认为作者刻意追求批判,严重破坏了小说的叙事逻辑,是一个真正的谎言;模糊的人物形象的揭露,未塑造出性格丰满的形象,主人公的性格始终处于初始状态。
对《赴宴者》的研究有单纯地剖析,也有对整体地批判,从某种程度上讲,小说揭示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也不乏有夸大的成分,作者并未直接作出评论,仅是将故事呈现出来,从而使得小说得到再创造。
关于叙事伦理的研究方法,多是通过作品来分析,其研究角度是多样化的:
一、剖析小人物与大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李雪梅的《松塆纪事的叙事伦理》中认为,蔡家园以小人物的叙事策略,秉承一个讲述者的立场,力求客观进入松塆的历史和现实,试图探寻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复杂性。张雪昕与关岫一的《海飞 惊蛰 的叙事伦理》中指出,人人都有一个恒定的选择,即使是沧海一粟,仍需以一种极其个人的方式让身心能够尘埃落定。
二、对人性本色的深层关注,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全部张力和丰富内涵的挖掘。郭远芳的《苍凉的莞尔一笑——倾城之恋“伦理叙事”研究》中认为,张爱玲将人性看得透彻,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彻底的人物”,每个人都有不能示人的一面,却未因此板着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人性进行批判,她只是在展示着人生的真相,揭示着人性的真正内容,还以人生本来的颜色。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