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诗歌写作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24 05:11

文献综述

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超越,诗更是人生的至美之境,现代诗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沁出生活的气息,包含着诗人对生活浓厚的情意,蕴含着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是诗人创造性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是真善美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诗歌中精巧的构思、奇妙的想象、富有张力的语言、富有哲理的思考、陶冶情操的灵性都是一笔笔丰厚的语文教育资源。现代诗歌对人优美情感的唤醒与培育,对人积极想象的训练与提升,对人丰富感性的关怀与呵护,以及对人精神富足与自由的维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诗歌较之古典诗歌,少了些形式上的束缚,从而在题材上表现得更加自由也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写作。正因为这样,现代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青年人的喜爱,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现代诗歌的写作几乎成为整个青年群体的共同爱好。然而今天我们看到在整个社会中读诗的人、写诗的人已经很少了,写好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青少年群体的文学趣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转而迷恋微型小说和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化,丧失了对高雅文学艺术的追求。现代诗歌的缺席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审美能力的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下学术界对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相对古典诗歌较少,而且主要注目于对诗歌的欣赏理解教学,如在教学探究方面,李润霞《中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歌教学》,针对现代诗歌“学不懂”“讲不好”的问题提出了开放式的解读与赏析;有的受新课改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对现代诗歌教学内容、教材选编、高考考查重点的改革设想,如李漪雯《论中学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提出现代诗歌在高考中考查的缺位及选材范围狭窄等诸多问题,李新华《现代诗歌教学的价值存在与改革构想》同样提到了现代诗歌在教材编排欠当、在高考中备受“冷落”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的教学安排、提高分值、提供多样化考查形式等设想;有的着重研究现代诗歌的审美性特征,以美学思想贯穿全文,如王水莲《用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详细分析了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如何贯穿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涂元伟《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研究》分析了现代诗歌“三美”,并通过导课寻美、造境生美、质疑求美、练习固美等课堂操练实践了美的教育。但都很少涉及青少年主体写作和如何教学生写作新诗,使得这一块呈现出明显的空白。

同时,教育界对青少年的关注,尤其是对刚刚从儿童期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初中这一关键阶段的成长研究尽管全面,但从文学修养方面的培养来说甚少涉及到青少年的诗教修养,尤其是日益为教学主客体所忽视的现代诗歌写作教育教学,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初中生的成长怎能少却诗歌的陪伴,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现状,本文把现代诗歌写作和初中生诗教修养结合起来,运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相关知识,着重分析初中现代诗歌写作教学,使二者巧妙融合。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是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对发挥语文教育功能、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诗歌作为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理应得到师生的关注。目前新诗写作教学对于初中生和初中语文教师而言都是一个近乎陌生的领域,因此寻求新诗写作教学的打开局面和突破就尤显重要,新诗写作教学的研究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学生能力全面发展都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课题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出发,对初中课堂现代诗歌写作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者本人不仅从实习实践中了解到了当下语文新诗写作教学的现状及缺失,更加深入地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应对途径,而且结合所学提出相关的写作教学建议和反思,使之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也为今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