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面的问题出现已久,近年来,相关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愈加凸显。在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外经典阅读教学中,由课外经典阅读教学缺乏系统而具体的指导而直接引发的相关学习活动在学生间存在的低效性与无序性的问题日益突出。
就教学对象而言,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成熟,新课标对于高中生阅读的相关要求上升到了“感受·鉴赏”的高度——“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必修课程中提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味。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选修课程中,新课标则按照文体的不同类别将相关课程设计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戏应用以及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由此可见,高中的阅读不仅重量,更多地是求质。
就阅读范围来说,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地指向课内文本的教学,教科书内容固然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材料,教师“教教材”的现象依然普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常常被忽视。许多教师对于“课外经典阅读”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中“课外阅读当然应该放在课外让学生自主进行”的看法最为普遍,而一些老师则主观地将课外阅读篇目等同于高考重点名著篇目,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无需教学,由此直接缩减了课外经典阅读篇目的范围,模糊了课外阅读教学的概念。因此,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高中语文课外经典阅读课程化教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至今,许多学者尤其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对于课外经典或者说是课外名著阅读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具体如下:
关于课程开发概念的提出。课程开发作为一整个工作过程,对实际教学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孙红波在《走进经典,享受阅读——小学“阅享经典”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中就小学课外经典阅读课程开发提出应当让身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从阅读经典收获快乐,纪秋香在《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国家课程专题化建设——石景山区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地方课程这一角度切入,以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背景,以石景山区高中语文阅读课程为例阐述了自己对推进国家课程专题化建设的相关构想。
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向性。阅读不同于听、说,更不同于写作,语文课外阅读尤其是课外经典的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给阅读教学的目标树立了标杆。王红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关注阅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提出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教学实施建议,蓝娇艳在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则关注阅读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关于课外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具体实施。课程开发与具体实施作为教学过程最为关键的一环,其实施策略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或者说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杨利娟在《创建班级读书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对创建班级读书会这一形式提出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朱亚芬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探索》中以“编订课外阅读课程纲要”和“研究课外阅读多种课型”为切入点提出了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具体设想;汤凤珍在《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的探索》中从开启内在、点燃兴趣,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自主阅读、个性感悟,内外兼修、水到渠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黄卫荣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阅读教学》中就研究性阅读活动提出了“研究篇章,找出规律—研究篇章,探究方法—研究内容,重在发散—研究信息,彰显文化”等五个步骤;王守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贵在“引”向深处》中以《朝花夕拾》为例探讨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深层次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