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化异化角度看《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英译文献综述

 2022-12-28 11: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研究背景及内容

汉语俗语有言:“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正是一部集中国饮食文化之大成的作品。纵观全书,饮食活动散见于各回各章,从荣府的大宴宾客到姊妹们的家庭小聚,从精品菜肴到茶水点心,无一不包含了中国特色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书中人物迥然而异的性格,折射出人物的命运,反映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作为一本享誉中外的中华传统文化百科宝典,《红楼梦》吸引了无数翻译家的目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版本就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斯所译的The Story of Stone 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其夫人戴乃迭合译的 A Dream of Red Mansion 。本文拟从酒,茶,食三个方面对比研究霍、杨两个版本的译文,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他们在面对中国特有词汇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由此传达的不同文化内涵并且对比评论两个的优劣。

  1. 理论基础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按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即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20)。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霍克斯作为西方译者,在翻译《红楼梦》时,当时的主流诗学对外来文学的要求是使读者读起来“似乎是读英文原著”(黄琦,2007)。由于翻译诗学和译文读者文化的影响,霍在其译文中多采用归化的策略。杨宪益夫妻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旨在向外国人民宣传中国文化,所以为保留原作者的风格,多采用了异化的策略。

这两个译本的作者因其自身目的性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在翻译时也选取了各不相同的翻译策略,对原文的再次表达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影响。本文拟从《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入手,重点分析茶,酒,食三类饮食,对比两种译文,探讨在异化和归化策略下译文所呈现的不同效果以及各自的优劣与不足。

三、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