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08 09:10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运用课堂口头评价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影响很大,新课程要求构建一整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评价正是这套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往往是静态的、鉴定式的,它将丰富的口头评价用语简单化、刻板化,在评价内容方面也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水平而忽视学生的综合身也素质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评价观是面向未来的,是发展的、动态的,它把教育评价体系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加以运用,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口头评价又是谏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很大的一种评价方式,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会迅速而又直接地作用于其心理,尤其对于小学英语课堂,这样一个主要通过师生互动与对话来进行学习的课堂,口头评价经常发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或内容等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程度以及情感态度等。如何通过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来提高小学高年级的学习成绩是当前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当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相对较少,教师在课堂中可采用的英语口语也就非常有限,所以本研究定在小学高年级中进行。

  1. 新课程要求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了解并满足不同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把脉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的准确与否等等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极大。课堂是融入师生情感的互动场所,其间学生在其认知和情感的变化中逐渐成长。学生从教师亲和的、确切的口头评价中获取自己的行为反馈并从中受到激励,引发更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首先提到评价的重要性,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课程目标,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其重要的保障。其次指明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次强调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又要关注评价的过程,使得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关于“激励”的界定

    词典中关于"激励"的解释都比较简略,《 辞源》的解释是:"激发鼓励"。《辞海 》的解释是:"激发使振作"。关于"激励"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有学者认为激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宰着人们或较低等的有机体在多种自愿活动的备选形式中所做出 的扶择。 而"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也有学者将激励分狭义与广义 两种。狭义的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之义;广义的激励则 是指运用 各种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肩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 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由于中外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对"激励"含义进行界定的,其表述甚 至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但综合起来可以看出,他们对激励的界定都旨在探索人的行为动力,即如何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