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政治角度解读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女性角色文献综述

 2022-12-23 05: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800-1000字)

选题缘由: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宠儿》聚焦美国黑人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以及白人强势文化的冲击。这部小说在1987年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美国文学文坛,次年就荣获普利策奖和肯尼迪奖,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的里程碑'。自资本主义启蒙运动时期以来,西方世界一直遵循着身体与智力的二元对立逻辑,前者受制于后者。前者是野蛮、不开化的代名词;后者是文明、开化的象征,自然形成了文明者要给野蛮者带去“福音”,而莫里森颠覆了原有西方强调智力忽视身体的描述,为读者重新审视身体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与实践机会。

在《宠儿》的文本中,身体上的伤口,身体上的残疾,身体上的记号以及对于身体虐待等场景构成了身体叙述的基本图景,黑人身体也便在驯服与抗争的共同体验中形成历史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美国黑人族群的集体凝聚力,重构了黑人的文化与社会。历史在黑奴身体际遇的描述下具体化,美国蓄奴制给非裔民族人民身心造成的创伤发人深省。《宠儿》的文本一方面建基于后现代的叙事策略和身体政治意识,努力重构关于奴隶制的痛苦历史情境,另一方面试图传承非裔美国人对于奴隶制经历的记忆和教训,在现实框架中希冀对于读者起到警示和告诫的作用,其深刻的身体政治意蕴将给我们以历久弥新的启示。

选题意义:

身体政治意识,是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潮奠基人福柯(Foucault)最具洞察力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之一,具体是指个体在身体被控制侵犯与规定的条件下,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被摧残被毁损的身体来行使自己的权力,重建被贬损的主体意识,从而改写或重新确立自己的身份。从身体政治的角度介入《宠儿》中女性角色的解读就如同莫里森借身体叙事进行'种族言说'。身体在小说中具有巨大的叙事功能。黑奴身体的创伤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个身体烙印都具有符号功能和意指功能,是历史书写的载体。本来被白人奴隶主规训的黑奴身体,其暴力印痕反而成为了奴隶反写被奴隶主占有的工具。奴隶利用自己的身体对奴隶主进行无声的抗拒,表达对塑造自己民族身份的迫切渴求,从而达到黑人从身份边缘向中心递进的政治目的。

本文拟从小说中的三个女性角色--塞丝的母亲、塞丝、宠儿即塞丝的女儿,这三代人的身体特征以及她们利用自己身体来确立自己身份的过程入手,追溯黑人历史,重述事实真相,追踪主人公们追求心灵重构的精神之旅。《宠儿》虽然取材于上世纪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但其蕴含的主体却超越时代,超越国度,这三位黑人女性只是众多黑人的一个缩影,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却有相似的悲剧命运,这种无法抗拒的命运值得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同时,对创伤性事件及其价值进行反思,从而使得过去的经历对于现在和将来的社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当然本文中所探讨的身体政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社会的后殖民理论视域里,即使抛开种族和性别的因素,每个个体都同样面临着异质文化价值观囿禁主体限制自我的种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形成正确的身体政治观,对内在的自我主体构建外在的身份确立尤为重要。

所得结论:

《宠儿》再次把人们带回到 19世纪 50 至 70 年代的美国南方, 反映了奴隶制即将结束以及奴隶制结束以后的美国南方重建时期黑人奴隶的生活:她们从肉体到精神方面所遭受的多重苦楚。贯穿故事始终的是身体暴力和伤痕累累的身体。但是莫里森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使《宠儿》中的身体政治不仅体现在奴隶主对奴隶身体的控制, 而且也体现了作为弱势群体的非裔美国奴隶试图保留自己身份,不同于别者的手段,如果在受奴役的情况下,奴隶们不能积极、正面地塑造自己的身份, 那么她们只能通过改变、以至颠覆原有意义,或者通过赋予它以新的意义来确定自己的身份。由此产生的令人恐怖的破坏力量让人震惊,发人深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