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间理论下《看不见的人》中的权力规训与主体转变文献综述

 2022-12-23 05: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800-1000字)

选题缘由:

《看不见的人》是著名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成功、最重要的作品。该小说发表于1952年,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无姓、土生土长的南方黑人青年,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逐渐失去自我、寻找自我、求证身份,最后顿悟的心路历程。他的经历不但反映了20世纪黑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整个西方世界现代人的命运,本书被誉为一部以寻找自我为主题的现代预言小说。

从学校、白人俱乐部到油漆厂、医院、兄弟会,男主人公始终受制于白人所创设并控制的权力空间。在此空间内,主人公不断受到白人权力的规训与惩罚。但在身份认同的迷失之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逐渐复苏,最终主人公藏身于地下煤库,成为了“看不见的人”,但正是在这里他实现了顿悟,完成了对主体身份的认知与转变。

选题意义:

福柯的空间理论认为, 在划定空间之时, 割裂的状态随之产生, 在人群中建立起无数难以打破的壁垒, 这种既定的空间感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和交往的范围。禁闭所的存在将一种人的非正常状态呈现出来, 不仅空间被赋予了社会性意涵, 被划进空间的人与他者的界限也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人们不用通过实际的交往和相处, 只要通过空间下的人就能判断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地位,具有社会意义的空间的产生实实在在地规划、定义了个人行动的范围, 当空间不仅作为人们日常交往的生活场所, 还成为规训、监控人们行为的牢笼时, 福柯将空间“异化”的表象定义为是一场“权力空间化”的过程。权力如此强制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却丝毫没有引起空间中“被边缘”人群的不适或是反抗, 这得益于权力的一系列技术和策略的有效运作。权力是一个过程, 经由不断的斗争与对立、转化、加强或倒置力的关系。例如文中的白人俱乐部和医院便是典型的“白人权力空间”,在此权力空间内,白人与黑人界限分明,且伴随白人对黑人的压迫与黑人对主体的认知危机。

权力是福柯反抗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一面鲜明的旗帜。在福柯看来,整个社会都处在紧张、动态的权力关系网络之中,权力关系无处不在,“它深入到社会深层,不仅在个体、肉体、行为举止的层面复制出一般的法律和政府的形式”,还深入影响到知识和话语的构成。规训权力是福柯权力理论的核心,而最能体现规训权力机制的便是边沁设计的全景敝视监狱。福柯通过分析发现,这种监狱确保了对犯人的监视权力渗透到监狱的每个角落。此外,全景敝视监狱的设计结构及理念不仅适用于监狱,还可以推广到诸如军队、学校、医院等社会的其他领域。它重不在惩罚,而在监视,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的自我规训。他将权力、规训、身体纳入社会空间的场域体系中进行批判, 反思现代社会被构建的主体命运, 试图推翻现有权力结构。福柯在《主体与权力》中提到, 主体只有两种形式, 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主体和权力下的被控制与依赖别人的主体。本文主人公正是实现了由被控制的主体到富有自主创造性主体的转变。主人公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身份危机到最终在黑人文化的回视中真正接纳了自己的身份。

所得结论:

通过细读原作以及对福柯空间理论、权力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通过创设白人俱乐部、学校、医院、兄弟会等白人主导的权力空间,可见当时社会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规训以及黑人自我认知危机。但最终男主人公隐藏于地下煤库这一没有权力划分的空间内,完成了自我主体的转变,接纳了真正的自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