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GDYC修饰6-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载药文献综述

 2023-01-09 06:0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临床上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一是因为治疗药物的全身分布导致患者的不能耐受,无法用药;二是由于肿瘤复发,重复给药后产生的多药耐药导致无药可用。因此设计特异的能靶向分布到肿瘤组织和细胞,同时智能响应性释药的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正常组织的药物暴露,提高靶区的浓度,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前,肿瘤靶向治疗首先是采用纳米给药系统实现被动靶向,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胶束等。研究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证实了纳米载体的粒径、表面电荷和亲水性对被动靶向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靶向治疗效率,实现肿瘤组织和分子水平的靶向,目前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结合可以增加纳米粒细胞摄取的主动靶向分子,从而特异性的识别、结合肿瘤细胞。在新生血管内皮高表达许多分子,其中alpha;vbeta;3整合蛋白是其中最特异的一种。它只在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期出现,同时在骨肉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实体肿瘤细胞表面有高水平的表达。alpha;vbeta;3整合蛋白可以特异性识别细胞外基质中的RGD(Arg-Gly-ASP)片段,从而诱导新生血管的凋亡、坏死。进一步研究表明,RGD序列的构象可能具有一定的刚性,使得该构象与整合素受体相匹配,并且由于RGD序列构象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含RGD序列的细胞外基质能够选择性地识别整合素受体。鉴于环肽较线性的RGD多肽更加稳定,且具有更高的受体亲和性和结合特异性。通过结构分析我们设计出了五种通过二硫键形成的环肽(CRGDYC,CRGDWC,CRGDHC,CRGDPC,CRGDFC)做为待选靶头多肽。而通过对环肽分子与整合素蛋白的对接能量以及环肽分子在人乳腺癌细胞的摄取量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CRGDYC作为靶头多肽。将CRGDYC载于 6-O-羧甲基壳聚糖上,再以其为载体,以盐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纳米粒,以期获得生物相容性较好,材料安全,具有较强主动靶向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输送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Cao S.M., Simons M.J.,Qian C.N., The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China[J] . Chin J Cancer. 2011,30(2):114-9.

[2] Sandler H.M., Mirhadi A.J., Current role of radiation 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J]. Semin Oncol, 2012, 39(5):583-7.

[3] Wu W.K., Coffelt S.B., Cho C.H., et al. The autophagic paradox in cancer therapy [J]. Oncogene, 2012, 31(8): 939-53.

[4] Liang X.J., and A. Aszalos., Multidrug transporters as drug targets. Current drug targets (2006): 911-921.

[5] Parveen S., Sahoo SK.,Polymer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py[J]. 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 2008, 16(2): 108-1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