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S2/ZnS/TGA量子点与伊马替尼的相互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5 05:01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半导体纳米晶又称为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 是指半径小于或接近激子波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 又被称为人造原子。当颗粒尺寸接近或者小于激子波尔半径时, 由于量子限域效应, 其原有的连续能带结构发生分立、量子化, 从而使其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发生显著变化。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 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例如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抗光漂白能力强、激发光谱分布连续、荧光发射光谱窄、峰形对称、荧光发射波长随尺寸变化可调等一系列独特的光学性质[1]. 与传统的块体材料相比, 量子点同样具有一系列优

异的性能, 如受光照射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其激发光谱连续、发射光高度对称且狭窄、荧光峰位置可随量子点的物理尺寸和化学成分进行调控, 因而有望取代有机染色剂而在生物荧光成像、生物大分子识别及其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量子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高发光特性和稳定性的量子点的合成及生物修饰. 随着表面化学的发展, 量子点的特异性标记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使它在生物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已在生物显像及诊断、分子生物探针、药物筛选、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中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2~5].

伊马替尼(原称STI571)是一种治疗普通种类癌症的药物。其甲磺酸盐目前由诺华公司在市面上销售,在中国商品名称格列卫。它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和其他一些疾病。到2011年,该药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10个不同的癌症。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ABL被锁定在其活化形式。它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异常表型为:过度增殖和白细胞计数高。伊马替尼可与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置结合,并阻止其活动。迄今检测伊马替尼的方法主要有HPLC-UV、LC-MS-MS、MESED-LC-MS-MS、C14放射能测定含量、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HPLC-ESI-MS和电化学分析方法等.

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RRS光谱研究了CuInS2/ZnS/TGA QDs与伊马替尼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uInS2/ZnS/TGA QDs对伊马替尼荧光猝灭过程属于静态猝灭过程。静电引力和氢键在CuInS2/ZnS/TGA QDs和伊马替尼相互作用上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合成修饰的CuInS2/ZnS/TGA量子点基础上,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RRS 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CuInS2/ZnS/TGA量子点与伊马替尼的相互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 伊马替尼在CuInS2/ZnS/TGA QDs 表面的聚集导致CuInS2/ZnS/TGA QDS 荧光急剧猝灭和RRS 光谱强度增强. 由此建立了测定伊马替尼的方法学,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