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背景糖的结构在生物学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糖和糖的类似物作为药物还未得到充分的探索。
其中一个原因无疑是糖的合成相对困难,而且与大多数小分子相比,其复杂性更高。
糖类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发育等过程,同时也参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抗氧化、炎症及感染过程。
除了活性的糖类物质以外,在很多天然产物和合成的活性小分子中往往存在含有糖类片段的缀合物结构。
该类分子是通过分子间的醚键连接糖与其他底物分子。
此外,还有一类在糖类分子内形成醚键,被称为脱水糖结构。
此类化合物中又以 3,6-脱水己糖最为常见。
近年来,研究人员从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龙脷叶中提取了一系列 3,6-脱水-2-脱氧呋喃己糖化合物,并提示其具有潜在的抗炎、抗过敏、镇痛等作用[1-2]。
3,6-脱水己糖基团被认为是产生生物活性的主要部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